【香港商報網訊】作為經濟發展較落後的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汕尾戰場」,2019年初,廣東汕尾貧困人口1.6萬,約佔全省的13%。2019年底,全市137個相對貧困村均達到退出條件,相對貧困人口35689戶123081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迅速實現「汕尾突圍」。
實現華麗蛻變的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東尾村
「主心骨」撐腰
2020年是汕尾的「基層基礎建設年」,汕尾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選優配強「頭雁」隊伍,大力整頓軟弱渙散,深入推進黨員先鋒模範工程,全面推行黨員「亮身份、作承諾、見行動」活動,推動基層黨員當好脫貧攻堅的「主心骨」。去年,汕尾輪換137個省定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隊長,選派優秀幹部到村任黨建指導員,舉辦精準扶貧業務培訓班25場次4000多人次,進一步充實扶貧工作力量,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一線作戰部」和「一線指揮員」作用。
今年「五一」假期,全市近8000名市、縣兩級機關幹部也加入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行列,通過開展「返鄉走親」活動,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汕尾市城區紅草鎮南汾村返鄉幹部了解到家鄉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項目,但因村裡經濟基礎薄弱,存在較大資金缺口,立即發動鄉賢籌資捐款,短短几天籌措資金100餘萬元,有力填補了項目資金缺口,得到鄉親們的一致稱讚。
「多條腿」走路
為更好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汕尾提出着力抓好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和產業扶貧。在產業扶貧方面,汕尾依托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載體,創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和生態特色資源,積極推廣「紅色+」「綠色+」等產業扶貧模式,讓海豐縣新山村、陸河縣螺洞村等一批「空心村」蛻變為網紅村。在就業扶貧方面,汕尾對有務工意願的有勞動力貧困人口落實一人一策跟蹤幫扶機制,建立就業幫扶台賬。組織「南粵春暖」「2019年汕尾市企業用工暨就業技能精準扶貧招聘會」等招聘活動,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程和「鄉村工匠」「農村電商」工程,建好用好扶貧車間,開發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對貧困戶提供實用技能培訓1.1萬人次,轉移就業3萬人。在消費扶貧方面,汕尾通過搭建線下銷售平台,打造「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扶貧產品展銷中心」,依託「企業+合作社+農戶+展銷中心」銷售模式,舉辦5場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吸引120多家農業企業、合作社積极參与,全年帶銷扶貧產品2.4億元,發展訂單農業4500多單,有效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
汕尾市海豐縣蓮花村茶葉基地
「改革風」助力
「拿到了產權證書,心裏踏實多了。」陸河縣河口鎮北中村委宜笏自然村村民朱大伯接過不動產權證,難掩喜悅之情。自汕尾加快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以來,全市已有不少村民都和朱大伯一樣拿到了自建房的不動產權證。此次土地改革的初心就是讓更多農民享受到土地改革帶來的發展紅利,助力土地增效、產業升級,奏響惠民富民的鄉村振興強音。今年,包括「新地改」 、「新權改」 、「新金改」、 「新戶改」 、「新經改」,以及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在內的「5+2」農村綜合改革體系將在汕尾加快形成。
「文明花」常開
過去,天價彩禮「娶不起」、大操大辦「要面子」、人情禮金「節節高」等問題,讓不少村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債。為了讓清朗的文明新風吹遍鄉村,汕尾各縣市區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市城區擇優打造移風易俗示範點,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查看比學」活動,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海豐縣持續深化移風易俗陣地建設,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陸河縣組織開展「移風易俗 我承諾 我踐行」網絡文明傳播;陸豐市345個村(社區)全部制定了村規民約,按下移風易俗「快進鍵」;紅海灣開發區開展神廟神龕專項整治行動,對分散的神廟進行整合遷移;華僑管理區組織志願者進村入戶派發移風易俗宣傳單及倡議書。
「我們組織村民代表前往外地『學習取經』,制定村規民約,並開展『村榮家榮,村衰家衰』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村民形成良好文明道德風尚。」陸河縣螺洞村黨支書第一書記彭仿營說。(余麗齡 王劍 陳仕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