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商合杭全線通車,誰是最大獲益者?

2020-06-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柏永 報導: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合湖段開通運營,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至此,全長794.55公里的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河南、安徽、浙江三省實現高鐵時代的「無縫對接」。
 
商合杭高鐵蕪湖段開通運營儀式於6月28日舉行。圖為蕪湖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單向前致辭(鄭遠/攝)
 
  商合杭高鐵被稱為「華東第二通道」,全線共設車站29個,其中河南段2個、安徽段23個、浙江段4個。單從站點設置來看,安徽無疑是商合杭高鐵最大的直接獲益省份。商合杭串聯起亳州、阜陽、淮南、合肥、馬鞍山、蕪湖、宣城等7個地級市,堪稱安徽省內城際高鐵。
 
  作為安徽省第二大經濟體,蕪湖共有4個站點,將是商合杭高鐵最大獲益城市之一。商合杭貫通,蕪湖迎來多重利好,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前者表現為鐵路交通重塑升級的新格局,後者則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從路網布局上看,蕪湖市鐵路線正式完成「雙十字交叉」(寧安城際和商合杭鐵路形成高鐵十字交叉、寧蕪銅鐵路和淮南線形成普鐵十字交叉),全方位接入國家高鐵「八縱八橫」主幹網。這至少從三個維度讓蕪湖人倍感欣慰乃至心潮澎湃。
 
  其一,蕪湖結束了與省會合肥沒有高鐵直達的憋屈歷史。
 
蕪湖火車站西廣場今日啟用(柏永/攝)
 
  此前,有人吐槽:合肥與蕪湖,安徽省內的經濟老大、老二,彼此之間竟然沒有直達高鐵,只有K字頭或者T字頭的「綠皮車」?如果必須乘高鐵,則需要在江蘇南京換乘,如此花費時間堪比從蕪湖到上海。
 
  長期以來,許多蕪湖人購物、買房、乘坐飛機甚至學歷提升都首選南京,而不是省會合肥。
 
  隨着商合杭高鐵合湖段開通運營,從蕪湖到合肥,最快僅需要43分鐘,比之前乘坐「綠皮車」節約近一小時。這不僅降低了往來兩座城市的時間成本,也從心理上縮短了二者的時空距離。
 
  在高鐵直通時代,當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遇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蕪湖產業創新中心,當「大湖名城、創新高地」遇上「皖江明珠、創新之城」,當京東方、中國聲谷遇上埃夫特、蕪湖航空產業園,這兩座城市以創新的名義,將會撞擊出怎樣的火花?
 
  其二,蕪湖左右逢源、多路暢通,一票通達20餘個省會城市。
 
  一方面,商合杭高鐵銜接起合寧、寧安、寧杭等多條高鐵線,讓蕪湖直通上海、南京、杭州與合肥長三角四大中心城市,彰顯其作為安徽橫跨長江「門戶」之地的區位優勢。此外,該條高鐵與規劃的滬蘇湖等高鐵相連,未來將進一步拉近蕪湖與長三角諸多城市的距離。
 
商合杭蕪湖長江公鐵大橋(蕪湖長江三橋)(鄭遠/攝)
 
  另一方面,搭乘商合杭高鐵,「蕪湖人手握一張高鐵票,無須換乘就能直達全國20多個省會城市,可去往全國除東三省、西藏、海南等部分省份以外的所有區域。」也就是說,蕪湖人不僅可以圓夢市區有高鐵直通北京,而且可以搭乘高鐵通達粵港澳大灣區。
 
  再者,商合杭帶給蕪湖的不僅是交通新格局,更重要的是發展新機遇。
 
  高鐵呼嘯而來而又呼嘯而去,將給蕪湖留下為數眾多的人才流、信息流與資金流。這些要素與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疊加,將賦予這座沿江城市前所未有的商機與生機。
 
  作為八百里皖江老龍頭,蕪湖在中國經濟開放發展的歷程上一度表現卓越。曾以包容的心態培育出民營經濟的「報春花」——傻子瓜子,也曾以創新的姿態豎起自主品牌的大旗——奇瑞汽車,並以開放的業態成就世界500強企業——海螺水泥。
 
  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是:2008年,改革開放30年之際,蕪湖被評為成功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時隔10年,蕪湖入選中國社科院評選的改革開放40周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近年來,蕪湖經濟「小步慢跑」。在這片攬長江入懷的土地上,即便一無產業基礎、二無資源稟賦,以機械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依然「無中生有」並加速集聚。
 
  2020年一季度,蕪湖拿出較好成績單:GDP總量778.30億元,人均20600.80元,在安徽省內穩居第二。其降幅分別小於全國、全省2.4和2.1個百分點;全市進出口總額2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增幅高出全國、全省19.3和17.1個百分點。
 
  而今,置身於商合杭高鐵全新貫通的節點,蕪湖如何將區域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如何扶持本土企業成就下一個海螺?如何精準發力續寫招商引資的「方特傳奇」?未來,尚待觀察!
 
  當然,機遇往往與挑戰相伴相生。因為商合杭全線貫通,包括蕪湖在內的沿線城市有機會站在全新的起點上。作為市場主體的核心,各類企業需要持續地進行價值創造與創新求變,否則就會錯過高鐵時代賦予的這一機遇。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