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江門鶴山龍州協作以甘蔗為弦奏響「養牛班的春天」

2020-06-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 甘牛集團,是粵桂扶貧的產業項目之一,也是鶴山和龍州兩地合作的典型範例。2018年8月,龍州縣打響廣西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一炮後,為鞏固脫貧成效,鶴山駐龍州扶貧工作組探索以產業脫貧為抓手,結合龍州縣豐富的甘蔗資源,引進鶴山企業投資建設甘牛集團,着力打造全產業鏈的扶貧模式。產業覆蓋甘蔗尾葉生態養牛、智能屠宰、牛肉生態深加工、綠色冷鏈物流和無害化處理等。項目建成後,預計帶動全縣養牛10萬頭,受益貧困村47個、貧困人口超5萬人。
 
貧困戶秦會春到甘牛集團工作一年多,每月能掙3000多元

  化解「甜蜜的煩惱」
 
  糖業是崇左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其中龍州縣的糖蔗種植面積高達50多萬畝,不少農戶靠種植甘蔗為生。
 
  然而,扶貧組通過多次實地走訪發現,當地大部分甘蔗種植受喀斯特地貌影響,地塊分散,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差,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砍收大部分靠人力。隨着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農戶不約而同發出感嘆:「單靠甘蔗種植,刨去成本,已經剩不了什麼錢。」此外,多年來甘蔗尾葉始終未能有效利用,大多廢棄焚燒,既浪費又污染環境,成為一種「甜蜜的煩惱」。
 
  「脫貧不是終點,致富才是目的。能否利用甘蔗尾葉作為特色資源打造特色產業,扭轉過去單一、分散、短期的甘蔗產業現狀,找出一條切合龍州實際、鞏固脫貧成效的路子是關鍵。」扶貧工作組組長楊海泉表示。為此,扶貧工作組積極引導鶴山企業到龍州考察投資,謀求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扶貧協作。
 
  其中,鶴山牛世家第四代傳人、企業家溫兆軒在考察中找到了答案:「養牛產業往往需要大量的飼料供應,其中甘蔗尾葉是高性價比的原料之一,龍州縣每年可提供約30萬噸的甘蔗尾葉,最多可育肥肉牛約12萬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短短數月後,溫兆軒聯同3位鶴山企業家,到龍州合夥註冊成立甘牛集團,將「甘」與「牛」結合,打造粵桂扶貧協作龍州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為當地注入新鮮血液。該項目涵蓋生態肉牛養殖項目、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無害化處理及油脂項目等子項目,預計帶動總投資46億元。

  貧困戶成了「上班族」
 
  2018年12月,佔地約13.33公頃,建設生態欄舍3萬平方米的甘牛生態養殖那渠園作為產業鏈建設的啟動項目奠基,次年1月即開始進牛,4月份第一批育肥肉牛發往大灣區。目前已出欄肉牛超過6000頭,存欄1500多頭。
 
  這一「先手棋」的成功,加速了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的「孵化」。去年7月,甘牛集團龍州養殖總園動工建設,佔地面積約93.26公頃,計劃建設25萬平方米牛舍及配套設施,最大存欄肉牛2萬頭,年出欄6萬頭以上。此外,屠宰加工冷鏈項目於今年4月奠基,無害化處理及油脂項目及牛糞生產有機肥項目也已提上日程,整個產業鏈建設有序推進。
 
  蒸蒸日上的甘牛產業,讓不少貧困戶的日子有了質的提升。 據了解,甘牛集團可提供就業崗位150個,圓了不少貧困戶的「家門口」上班夢。走進龍州養殖總園內的青儲飼料加工車間,機器聲轟鳴,源源不斷的玉米桿、甘蔗尾葉通過傳送帶送進粉碎機,形成糖分高、口感好的青儲飼料。
 
  甘牛集團還延伸出了富有龍州特色的帶貧富貧手段。「農戶種植的甘蔗、玉米都是製作飼料的好原料,我們鼓勵甘牛集團以全株玉米300元每噸、甘蔗尾葉180元每噸的價格向農戶回收,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浪費或焚燒污染環境,二來可以讓農戶實現增收。」龍州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姚新說。

  發動農戶成「合伙人」
 
  一個產業要想發展得好,不光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們來「捧場」。2019年9月,龍州縣金秀專業種養合作社社長黃華昌「賭」了一把,從甘牛集團引進15頭母牛、15頭肉牛進行養殖。
 
  剛開始,每逢拧≠出生,黃華昌的心便懸着,怕有啥閃失。好在甘牛集團良好的「售後服務」讓他吃下了「定心丸」。在技術人員的帶動下,黃華昌也成了半個「牛專家」,哪怕母牛難產,自己也能做好「婦科醫生」,確保「母子」平安。如今,金秀合作社已繁殖出14頭拧≠,「牛家族」逐步擴大,預計今年可帶來12萬元純收入。
 
  「金秀合作社肉牛養殖項目的成功,證明了甘牛集團減貧帶貧的發展模式是可行的,我們計劃通過『企業+村級養殖小區+家庭農場』模式,由縣裡成立甘牛辦,與甘牛集團一起提供配方和技術支持,全縣鄉鎮建成120個養牛小區、1068個家庭農場,帶動農戶養牛最終達到年總養殖10萬頭肉牛的產業規模。」楊海泉說。
 
  考慮大部分農戶缺乏養牛的「第一桶金」,甘牛集團做出讓利。一方面低價向農戶提供帶孕母牛,母牛產子後牛仔歸農戶所有,農戶養大後由公司按市場價保底收購,目前已累計售出600多頭帶孕母牛;另一方面對各養牛小區、家庭農場產生的牛糞,統一由公司簽訂協議回購,製成有機肥料後可在甘蔗地還田或銷往市場。
 
  漸漸地,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養牛,成為甘牛集團的「合伙人」。(盛芳齡 周穎森 畢松傑 唐達)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