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特别报道

產業托起小康夢 甘肅隴南產業扶貧紀實

2020-07-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七月花椒滿樹紅,顆粒飽滿味正濃。
 
  時下,走進甘肅省隴南市,成片的花椒映紅了山山峁峁,椒農們三五成群,一邊採摘,一邊直播,同步銷售,滿臉豐收的喜悅。
 
  與此同時,放眼隴南,436萬畝的核桃碩果纍纍,個大脆甜的蘋果已沉甸甸掛滿枝頭,還有油橄欖、中藥材、食用菌、苗木、茶葉、辣椒種植,雞、蜂、豬、牛養殖等扶貧產業處處開花,托舉起隴南兒女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
 

  因地制宜 培育「農業特色產業矩陣」謀出路
 
  隴南素有「隴上江南」之稱,這裡物種多樣,是北緯33度「魔線」上的「綠色寶庫」。
 
  隴南全市1000多萬畝特色產業,擁有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眾多特色「寶貝」。武都區花椒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縣區第一;全市油橄欖鮮果產量、初榨油產量和經濟效益居全國第一;成縣、康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
 
 
  但受制於交通、物流、信息等瓶頸,長期以來大部分「寶貝」處於鄉村集市提籃小賣、小商小販收購販運的低層次階段,形不成品牌,賣不上好價錢,形成了「富饒的貧困」。
 
  2011年底,全市仍有貧困人口130.4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3%,是全省乃至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
 
  為此,隴南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做大做強核桃、花椒、蘋果、油橄欖「四棵搖錢樹」,做精做優苗木、茶葉、中藥材、食用菌「四個特別特」,做好做實養蜂、養雞、養牛、養豬「四個特色養」,大力培育訂單辣椒、萬壽菊等「短平快」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優勢產業,構建起「長短結合、大小互補、種養相融」的農業特色產業矩陣。
 
  數據顯示,目前,隴南年產農特產品370萬噸、產值180億元,特色產業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貢獻達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1.6%。
 

  久久為功 多點開花、特色取勝促發展
 
  「從4月15日起,我們入駐康縣愛尚外賣平台,給全縣所有鄉鎮,還有武都、兩當、天水配送包子,不僅救活了我們自己,還拉動了當地的就業和農產品銷售。」康縣花橋村菩提莊園農家樂負責人李玉說,麵粉、香菇、鮮豬肉等用料都是本村或者周邊鄉鎮的,包子雖小,卻包含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配送的全產業鏈。
 
  一直以來,農業特色產業小而分散、規模不大、鏈條不長、組織化程度不高始終是隴南面臨的一道難題。如何堅定不移走生態隴南綠色崛起之路,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踐中,隴南久久為功、善作善為,創出了一條規模適度、立體發展、龍頭帶動、品質優先、特色取勝的發展之路。
 
  在發展方式上,鼓勵群眾在房前屋後、田埂地壟等「零星」地塊「點瓜種豆」,利用空閒場地、庭院角落「養蜂養雞」,靈活多樣發展「五小」產業;組建、引導合作社、龍頭企業通過「三變」改革、土地流轉等方式,集約經營、規模發展、科學管理,打造了一批百畝試驗園、千畝產業帶、萬畝示範區,培育重點龍頭企業249家。還引進北京德青源、國藥集團、青島利和萃取落戶隴南,極大提升了產業發展整體水平。
 
  在政策扶持上,在積極爭取國家、省上資金支持的同時,市級每年安排1000萬元特色產業發展基金,縣區千方百計配套,協調金融機構發放產業貸款。
 
  在品質提升上,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引進新優品種、改良老舊品種,動員干群上山下鄉開展核桃、花椒等高接換優活動,累計完成1300萬株。
 
  在銷售暢通上,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了田間與餐桌的「無縫」對接,隴南「山貨」走出大山,不僅賣了出去、更賣上了好價錢。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隴南化危為機,發展同城配送,讓隴南人首選隴南農產品,形成了自產自銷的「小循環」和隴南產品賣到全國、賣到境外的「大循環」互補發展格局,成為當前隴南拉動經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時,在品牌打造上,隴南組團參加全國、全省重大節會,舉辦各類產銷對接會、產品博覽會,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一大批產品入選「甘味」農產品名錄。
 

  不忘初心 讓所有貧困戶共享產業 「紅利」
 
  發展特色產業是隴南的永恆話題,讓貧困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是隴南不變的「初心」。
 
  「我們家的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我也在合作社務工,加上年底分紅,一年下來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56歲的郭會蘭是徽縣榆樹鄉榆樹村村民,因丈夫身體不好,家中無勞力,這些年全靠她在村上的苗木合作社務工來維持生活,在家門口既能照顧丈夫又能掙錢,她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在隴南,有眾多「郭會蘭」,他們在產業鏈上找出路、得實惠,在家門口謀生計、有事干。
 
  特別是隴南積極探索「貧困戶+村合作社+鄉鎮聯合社+龍頭企業」的「宕昌模式」產業帶貧機制、「土地流轉+股金分紅+就地務工+利潤分紅+產品銷售」的利益聯結機制等,讓廣大貧困群眾真正嵌入到了產業發展中,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不僅如此,隴南還始終把勞務輸轉作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去年全市共輸轉勞動力67.93萬人,創收153.29億元。
 
  針對特殊貧困戶,隴南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萬多個,建成「扶貧車間」300多家,吸納富餘勞動力近萬人。(寇剛 韓縣銀)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