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楊凌雲 報導:1959年底,隨着密雲水庫大壩日漸增高,庫區深處的村民開始向庫區以外搬遷。孫明江的父親帶領全家搬到了位於水庫上游的石城鎮柳棵峪村。從此,一家人在這裏紮下了根。
80年代改革開放初,膽大的孫明江開始外出做工經商。2004年,經過多年打拼的孫明江帶着多年積蓄回到家鄉柳棵峪村,承包下了家門口的天門山景區。
天門山相傳是二郎神擔山填海走到半路,眼看扁擔眼就要豁了,便放下了大山,南面的扁擔眼在湖南張家界,北面的扁擔眼就在柳棵峪村。景區佔地面積3000畝,主景「天門」嵌於絕壁,豁然通透宛如通往天庭的一座城門,「天門山」由此而得名。
在經營公司、打理天門山景區的同時,孫明江還帶出了兩個熱愛學習的好女兒。孫明江對父親說過的兩句話記憶深刻:一是人必須要有文化,二是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也正是這兩句話,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孫家的人生軌跡——後來,孫明江的大女兒考上了北京聯合大學,畢業後成為大學生村官、公務員;二女兒2015年到意大利留學,孫明江也因此多次出國,打開眼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從父輩無怨無悔建設密雲水庫、全家移民搬遷到柳棵峪村,到如今一家四口事業有成、生意紅紅火火,作為密雲水庫建設者的後人,我們在孫明江一家人的身上看到了密雲人民對水庫精神的傳承,更看到了發生在水庫建設者「後浪」身上的巨大變化和蘊含的無限希望。
而「愛護庫區環境、保護庫區生態」已經成為流淌在孫明江和密雲水庫建設者後人血液中的使命,在他們心中,家鄉的那片熱土必須也必將永葆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