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全國首創 綿陽遊仙區創新「醫合體」改革成效顯著

2020-09-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19年以来,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创新醫合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改革後,遊仙轄區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業務實現「三升一降」的預定目標,門診人次(增加13261人次)、住院床日(增加24276個床日)、業務收入增加(720萬元),百姓就醫次均費用降低3.8%;財務運行情況呈現「三增一減」態勢,即業務收入(增加720萬元)、固定資產(增加240萬元)、職工工資增加(月均500元/人)債務累計減少(減少640萬元)。
 

  鄉鎮醫療體制破題 改革勢在必行
 
  2019年以前,遊仙區有鄉鎮衛生院22個,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平均每個衛生院服務人口不到1萬三千人,加上城市大型醫院的虹吸效應,就醫人群逐漸減少,導致各基層醫療機構普遍運營困難、入不敷出並由此進入惡性循環。人才留不住、培訓跟不上、科室配不齊,群眾就醫體驗差,病員大量流失,而三甲醫院人滿為患。
 
  經充分調研論證,2019年6月,以「抱團合作、一體化發展」為思路,遊仙區醫療體制改革試點在忠興鎮衛生院拉開帷幕。忠興、鳳凰、太平三個鄉鎮衛生院組成「忠興片區醫合體」,共同促進基層醫療服務提質增效。同時,明確提出「醫合體」建設要確立「一支筆、一盤棋、一家人」的運行格局,要突出「重管理、優服務、提效能」的鮮明導向,要形成「促改革、利發展、惠民生」的疊加效應。
 

  從競爭到合作 鄉鎮衛生院「抱團」發展
 
  在「合」字上下功夫。將原三所衛生院院長重新考核擇優上崗,其餘「降級」「摘帽」或轉崗使用,確保「三家合一家,一支筆簽字」。決策權的集中對醫療資源的整合和調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同時,醫合體成員單位的黨建、財務等工作職能由牽頭單位承擔,其辦公室、財務科、後勤科等科室予以精簡,科室人員量才適用,對工作能力低下且非專業技術人員逐步予以清退。僅此一項,醫合體降低人員經費支出約50萬元。
 
  在「統」字上建機制。隨著服務面積增大,服務對象增多。醫合體實行統籌管理,建立聯動診療機制,通過醫師多點執業,統籌調配醫療力量。按照就近從快原則對有需求患者進行治療,滿足群眾治療需求,儘量做到「病人不跑路,醫生多跑腿」,逐步形成「小病分院醫、大病中心院治」的就醫格局,緩解了醫師資源緊缺現狀及病人的流失。
 
  在「享」字上重優化。醫合體將常規醫療設備調劑使用,大中型醫療設備實行資源共享,避免重複投入。「過去財力分散,撥付的項目資金使用起來往往捉襟見肘,現在『一本帳』,集中資金辦大事,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醫療設備和項目都能提上日程了。」忠興衛生院院長陳耀輝告訴記者。如今,他們正計劃採購一台超聲震波碎石機,更好服務周邊群眾。

  資源共享 管理統籌 服務整合
 
  以太平衛生院為例,改革前該院實際占用床日數為10965次,轉送病人近300人;改革後的2019年,占用床日數上升至14934次,較此前增長4000床日,轉院病人降至個位數。之所以能實現雙贏局面,秘訣在於改革確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管理服務體系。改革後的太平、鳳凰衛生院,從「保運轉」的窘境中解放出來,不再盲目「上設備、開科室」大大減少了財物虛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的落實提高上來。片區醫合體成員單位以「分級診療」為載體,組成片區基本醫療業務、公共衛生服務技術指導小組定期開展查房、示教、技術集中培訓、全天候會診、協助手術等,提高整體醫療技術服務能力。忠興鎮居民周伯才告訴記者:「同樣的衛生院,換種方式經營,咋就不一樣呢?現在我們農民看病吃藥都很方便。鄉衛生院和縣醫院幾乎沒有啥差別!」
 
  根據2019年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滿意度調查平台調查結果,2019年忠興片區醫合體住院患者、門診患者、員工滿意度分別達到99.03%、97.52%、89.68%,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1月,在忠興片區醫合體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遊仙區將22個鄉鎮衛生院整合成了8個片區醫合體,並按照「忠興」模式管理運營。在改革中,共有14位「一把手」被免去了院長職務,交換到各醫合體班子任職。(張麗 張寶杉 杜暢)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