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海南 > 文化旅游

海口騎樓:海南“人文會客廳”

2020-09-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吳軍暉 報導:近年來,每個城市或許都會有展現其獨特氣質的歷史街區,像北京後海、成都寬窄巷子、南京1912時尚街區、上海新天地……它們都已超越了本身的商業屬性,成為知名的“城市會客廳”。
 
 
  海口騎樓老街——最能體現海口作為“國家歷史名城”的建築街區之一,歷來承載著文明的期許。歲月滄桑時光流淌之中,騎樓老街所代表的絕不僅是一條具有商業價值的街道,更是文化海南的集聚區。今天,我們就通過探訪騎樓老街的前世今生,感受海南“文化客廳”的獨特魅力。

  活著的歷史  街巷間、市井裏述說別樣美麗
 
  海口擁有中國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騎樓建築群,總長4.4公里,共有大大小小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600棟。這些建築,混合了巴洛克、歐洲文藝復興、南洋三種建築風格,是海南人“闖南洋”的歷史豐碑。2009年,海口騎樓老街被評為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街”。
 
 
  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市騎樓辦常務副主任錢文科是與騎樓結緣於大學時代。20年前他在海南大學求學時,最常做的事,就是從學校騎上自行車,穿過舊時的和平橋,繞過佇立海甸河邊的老鐘樓,在騎樓老街細細窄窄的小巷穿行。”在他看來,騎樓的美有三個方面,一是老房舊瓦的文化美;二是市井風味的喧鬧美;三是夕陽西下的滄桑美。
 
  老房舊瓦是歷史的見證,百餘年來,騎樓街巷裏留下了“老海口”深深的印記。如海口最早的居民街三亞街、中共瓊崖一大舊址、聯桂坊,露天戲臺和社區活動空間合二為一的宗廟,隨處可見的土地爺祭拜點等等,這一切,生動地向人們展現出海口的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
 
 
  同時,商賈林立、車馬喧囂的市井味道,在錢文科看來也是騎樓老街不可多得的景色。這裏彙聚了海南人最傳統的生意買賣,最地道的老爸茶、雞飯店,最原汁原味的海南八音、瓊劇唱腔、椰雕手藝,是極富煙火氣的海南版“清明上河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傍晚時分,走在老街石板路上,中西合璧的南洋風格建築,經歷過百餘年的日升日落,在夕陽下格外美麗。
 
  作為“活著的歷史”,騎樓已然成為展示“老海口”城市精神,感受“老海口”民俗生活場景的最佳去處。

  扶起歷史的故人,讓它們再次開口說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近年來,為了促進海口騎樓老街長期、健康發展,海口市政府投入鉅資對騎樓老街進行了著力修繕,一棟棟騎樓歷史建築走出被拆和垮塌的命運,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海口從泥濘中扶起歷史的故人,讓它們再次開口說話,延續海口人共同的城市記憶。
 
 
  在騎樓老街的修繕過程中,海口市做了大量的考察考證工作,走訪了數十位文史和建築專家,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和老照片,對370多棟騎樓歷史建築進行了立面資訊採集。同時,不惜重金聘請專家、傳統工匠和手工藝人,真實的還原騎樓老街的修繕工藝。通過整理,先後挖掘和恢復了100多個老字商號。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金笠銘高度評價了騎樓老街的改造:這裏不僅顯示了設計者們的精美圖紙,也顯示了建造者的神奇技藝:不僅是形式上的修舊如故,也是功能上的容故納新;不僅是傳統騎樓風貌的修復延續,也是中外商埠文化的融合、弘揚;不僅是建築名師的獨奏華章,也是藝人工匠的和諧交響。
 
  如今的騎樓老街,不僅是繁華商業地,也是熱門旅遊點。正有越來越多的文藝活動自發聚集,不斷充實著街區“文化帶”。

  歷史霞光與時代朝暉交匯 擘畫“騎樓外灘新天地文旅商圈”
 
  2003年,仍是海南大學大三學生的錢文科曾出版了一部20萬字學術專著《海南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成為海南在校大學生出書第一人。在該書中,錢文科就曾提出引入商業元素,建設騎樓外灘商業步行街、遊艇碼頭、市民遊客廣場等等內容。時隔近20年,書中的部分設想已經成為現實,但錢文科對騎樓老街的情懷絲毫未變。
 
 
  新時代新發展,未來騎樓的價值何在,騎樓發展的路在何方?如今,這成了錢文科最為關心的話題。他認為,騎樓老街的最終文化目標,是變身為海南的“文化會客廳”,打造海南新的文化旅遊商圈。
 
  錢文科表示,“首先我們將注重騎樓文化IP的塑造,強化騎樓文創產品的開發,引導傳統商鋪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騎樓的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用新業態、新科技、新模式為老街賦能,讓歷史霞光與時代朝暉在此交匯。”
 
  “海口正計畫把騎樓老街、鐘樓、外灘、海南大學這幾個地方串聯起來,並融入‘一帶一路’商業元素,打造“騎樓外灘新天地文化旅遊商圈”,成為海口旅遊文化體育夜經濟的繁華之地,也是海口灣還海於民、還岸於民的示範工程。”
 
  “未來,海口或將呈現出‘騎樓外灘24時辰’,沿線會有若干供市民遊客休憩的驛站,每個驛站都代表一個時辰,都有各自的特色。當然,我們也需要在商業和文藝之間找到一種科學的平衡。避免讓過度的商業化沖淡、阻滯藝術家的浸入。
 
  “騎樓是‘時代的縮影’。既要保護好,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又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實現騎樓的復興。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錢文科說。(圖/黃業忠)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