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北 > 今日热点

河北唐山建設「海上塞罕壩」

2020-09-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秋高氣爽,大海泛藍。繁茂的牡蠣礁上,海參、貝類相生相依;高聳的海藻林里,魚類、蝦蟹嬉戲追逐;荒漠化的海床得到初步修復,層巒疊翠的景象得以重現——灤河入海口外的祥雲灣,3000畝的海面下,展現著盎然生機!這就是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默默耕耘十餘年,被稱為「海上塞罕壩」的地方。
 
  2020年7月,在農業農村部組織的「2019年度國家級海洋牧場年度評價」中,唐山海洋牧場成為全國僅有5家、河北唯一一家,評價結論為「好」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意味著我們在關鍵領域步入國內領先行列,也表明我們以生態理念為核心構建的技術與模式,得到了國家認可!」唐山海洋牧場總經理張雲嶺說。

  從沙灘浴場到海洋牧場
 
  唐山海洋牧場位於唐山國際旅遊島,前身是一家濱海旅遊公司,企業紅火了幾年後,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曾經美麗富饒的海灣出現了荒漠化問題,魚兒沒了蹤跡,遊客沒了人影。
 
  「靠海吃海」的路,還能否走下去?偶然的機會,公司創始人張振海瞭解到日本有一種「海洋牧場」,在開放的大海中構建人工魚礁,通過科學的手段「放牧」漁業資源,不需要投餵餌料就能收穫高品質的海洋產品。「這不相當於在海底植樹造林,給海洋生物重新安家嗎?」
 
  灤河口自古就是渤海著名的大漁場。2009年,張振海帶領第一代創業團隊,開始了海洋牧場的探索。

  從海洋牧場到「海上塞罕壩」
 
  張雲嶺帶隊走入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對接課題、深度合作,開展「祥雲灣泥沙底質人工藻礁生態系統構建技術研究」等10個項目的攻關。
 
  2017年,在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啓發下,張雲嶺提出以「海上塞罕壩」概念引導海洋牧場發展方向,對構成近海生態系統的牡蠣礁、海藻場、海草床三大生態場景進行針對性修復,為海洋生物聚集、增殖提供棲息地,促進海底生態恢復。
 
  公司累計投資1.4億元,實驗4大類、20餘種礁型,投放人工礁體77萬空方;增殖海參苗種10萬斤1000餘萬頭,放流魁蚶7000萬粒;移植大型藻類300萬株。在3000畝海域內,復活了茂盛的牡蠣山和海藻林,海洋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總生物量較未修復海域提高30倍以上,消失多年的綠鰭馬面魨、鰨目、牙鮃、條石鯛等魚種得以重現。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
 
  「在修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還必須重塑產業生態系統,通過合理的機制來分配利益,讓更多的人從生態中得益,這樣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反過來更好地保護綠水青山」。運用這樣的理念,張雲嶺將公司打造成「一站式產業服務平台」,將海域資源、生產技術、產品、市場等各方面服務,開放給周邊漁民和養殖戶。
 
  依託公司的平台,休閒漁業產業聯盟、捕撈產業聯盟、垂釣產業聯盟逐步建立起來,漁民們也感受到了資源的可持續性,在海洋牧場內直接從事生產的漁戶年收入達到8萬元至10萬元,間接帶動的漁戶逾2000余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在海洋牧場達到了和諧統一。(楊秀嶺 郭小平)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