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寇剛 報導:9月中旬的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生態示範園裡,一茬番茄、彩椒以及小乳瓜採摘接近尾聲,新一輪的育苗正在進行,預計兩個月後鮮果上市。位於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的這一項目一期工程於去年投產,這座占地500畝的大棚,目前已經吸納了當地500餘人就業,人均月工資達5000元,已然成為當地農民脫貧的致富路、戈壁灘上的聚寶「棚」。從「風吹石頭跑、常年不見草」到「春天綠成陰、四季果蔬鮮」,從貧窮落後到致富小康該地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一期項目外景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通過引進全球先進種植技術、苗木、品種等,將上游種植與下游銷售流通能力有效結合,通過全產業鏈的系統打造,構建自身競爭優勢,引領蔬菜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集約型經營轉化。項目總投資逾30億元,建設占地2500畝,共分三期建設。
其中一期項目彩椒區、番茄區、功能區、育苗區已全部建成,並投產運營,主要生產品種為串番茄、彩椒和小乳瓜,年產量5600噸,預計年收入1.6億元;二期項目主體建設進入尾聲,預計年底前可投入使用;三期項目正在着手布置前期工作,年底前開建,預計明年建成投產。
據張掖海升副總經理李自軍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後,將集成番茄和彩椒育苗中心、生產中心、分揀包裝中心及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全方位整合全球最前沿的現代農業技術,實現育苗、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產業鏈集成,推動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和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5000餘人就近就業 戶均增收4.5萬元
「我原來在家裡面放羊,整日風吹雨淋的,收益也不是太好,後來我和妻子在參加了縣上組織的培訓和公司的培訓後來到這裡上班,現在工資也穩定,我們兩個人一個月工資在1萬元左右,工作也比較規律,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2018年從六壩鎮北灘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入住到圓夢苑小區的居民白樂善目前是該基地的員工,從農民變身上班族的他對現在的生活相當滿意。
已經投產運營的一期工程吸納了如白樂善一樣異地搬遷居民500餘人。據介紹,三期投產後可帶動5000多名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戶均增收4.5萬元以上。
打造「戈壁農業」張掖樣板
張掖地區豐富的日照資源、水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為「戈壁農業」、絲路寒旱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海升項目的成功案例更是讓當地從無人問津變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民樂縣發改局局長趙生貴告訴記者,民樂縣目前正在規劃建設100座類似海升項目的現代農業智能溫室,占地近5萬畝,投資450億元,建成後產值達到500億以上。根據規劃,該建設項目力爭於「十四五」期間完成。
趙生貴表示,項目建成後,會形成很大的規模,這對於當地的物流、加工等全產業鏈的發展將起到提檔升級的作用,可以打造成為「戈壁農業」張掖樣板,對於推動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業轉型升級和「戈壁農業」的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