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廣州海珠五年內實現43公里環島碧道全線貫通

2020-09-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繼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建設後,廣州市海珠區將在今年內建設起連接閱江路碧道示範段的20公里無障礙貫通綠道系統,五年內實現43公里環島碧道全線貫通。
 
以碧道建設為抓手,高標準高品質打造2.6公里閱江路碧道示範段
 
  如何為群眾打造更多優質的水生態公共產品,實現水體與文化、與產業相融合,實現人與水相親相近、和諧共生,成為當前海珠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課題。
 
  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建設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島資源稟賦,依託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以「閱江匯客 都市生活」為理念,致力建設凸顯廣州特色、服務於周邊地塊發展需要、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的濱水空間。
 
  該示範段按照「大環島+小環島」「環島+濕地」的規劃建設思路,高位謀劃,精雕細琢,一幅彩色的海珠環島碧道畫卷正徐徐鋪開。首創「五道並行」,顏色各異的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無障礙貫通,宛如一條綵帶在珠江邊飄揚。
 
在環境優美的閱江路碧道示範段,有軌電車車道貫穿其中,遠遠去望去,還能看見前方的廣州塔
 
  更令人期待的是,這條綵帶碧道將在今年內串聯起大元帥府、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洲頭咀抗英紀念碑、志願者公園、鄧世昌紀念館遺址等一大批散落在區內的「紅色明珠」,實現20公里無障礙貫通。此外,更值得期待的是,海珠區將在五年內實現43公里環島碧道全線貫通,直達海心沙、二沙島及中共三大會址。
 
  據了解,海珠區碧道建設將遵循綠色、經濟原則,以滲、滯、蓄、淨、用、排海綿城市「六字」方針,建設「會呼吸」的碧道生態系統,採用全新的排水設計,所有的雨水先收集於草溝、雨水花園,再通過滲井滲管淨化滲透到地下,為城市解決暴雨積水問題,做到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濕鞋。
 
  今年內,海珠將建成濕地聯通碧道9.7公里,為市民提供在城市和綠地間穿行、珠江和濕地間漫步的自由空間。據觀測,海珠區城央鳥類種群數量近3萬隻,種類已增長至178種。
 
  海珠區以珠江治理水文化為依託,以海絲文化為主線,以嶺南文化為背景,以會展文化為特色,將廣州千載商埠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城市經典魅力融入碧道建設中,實現了歷史與現代的交匯相融。(黃裕勇 趙雪峰)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