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抗美援朝老兵于普勤:從戰鬥英雄到鄉鎮骨幹

2020-10-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今年91歲的老人于普勤家住龍江鎮,是一名抗戰老兵,1947年參軍入伍。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八次戰役。1958年轉業,他自願建設北大荒,後來一直在龍江縣基層鄉鎮工作直至離休。從戰鬥英雄到建設地方的基層骨幹,于普勤始終走在保衛和建設祖國的第一線,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共和國戰士。

 


    「1947年10月,先是我大哥于相芹報名參軍,後來我考慮大哥身體弱、有胃病、又羅鍋彎腰,就與我父親商量由我去參軍,我當時年齡是17周歲。」于普勤回憶到。

    1947年,還未成年的于普勤就扛起鋼槍,加入到保家衛國的行列。參軍後,參加大的戰役八次,小的戰鬥無數。
 

    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是于普勤第一次參加大型戰役。當時,于普勤被分配到突擊組,任務是在護城河鋪扛木梯,讓戰士們過河攻城。「我扛木梯向前跑,敵人不停地向我們射擊,我自身又無法還擊,當我衝到河邊,戰士的屍體已經填滿了護城河。」那次戰役中,于普勤是第一個衝到護城河下,成功把梯子架起來的人。他不畏犧牲的表現也讓他榮立三等功。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是于普勤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多枚子彈從我頭邊飛過,有幾次差點沒了性命,我就是在這次戰役中把自己鍛煉成了一位堅強的戰士。在這次戰役中,再立三等功一次。」

    1950年11月,于普勤遠離祖國家鄉,入朝作戰。說起在異國他鄉戰鬥的那段艱苦日子,于普勤記憶猶新。當時于普勤是他所在連隊的戰鬥組長,在一次阻擊美軍戰鬥中,連長命令他們戰鬥骨幹人員去西線增援阻擊美軍。

    「當我們趕往西線時,沒想到美軍從東線攻擊我軍陣地,當我們回援東線陣地時美軍已突破防線,守軍全體將士全部陣亡。當時的戰鬥慘烈是什麼樣子可想而知!」說起自己犧牲的戰友,于普勤紅了眼眶。

    「打的很苦,吃玉米烤面,就着雪糰子,大半時間還供不上,但是沒有人叫苦,都不怕苦,不怕死。有一次在站斗中,我們掉到了當地人的菜窖里,天黑了,窖里更是什麼也看不到,餓了兩三天了,我們四五個人在窖里找吃的,裏面有蘋果,我們每人就吃了四五個,蘋果很小,我們根本吃不飽,可我們有紀律,拿群眾的要還給群眾。」

    1952年6月,于普勤隨着軍隊撤回國內,在抗美援朝期間,于普勤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回國後,于普勤到徐州空軍預科學校學習飛行,任分隊長。1955年,到上海空四軍雷達探照燈4426部隊二營六連任雷達排長。當時,部隊要培養于普勤當飛行員,但因為在抗美援朝時耳朵被飛機投下來的炸彈震聾了,總是耳鳴。因為身體原因,于普勤最後與飛行員擦肩而過。

    沒有辦法成為飛行員,組織上想要他留在軍內擔任後勤職務。但于普勤不想退居二線,1958年10月,他響應國家號召,自願申請支援東北建設。

    「當時東北被叫做北大荒,生活非常艱苦。剛到的那幾年,我們一家5口一直與別人住對面炕,一間半的房子兩家人住。當時交通也不發達,一下鄉駐村工作就是半個多月看不到家人。」從大上海到北大荒,從學校到農村,巨大的反差並沒有讓于普勤失落反而幹勁十足,從牡丹江軍馬場到齊齊哈爾市二機床廠到龍江縣林業局再到龍江縣白山公社林業站,於普勤始終在建設北大荒的第一線。1983年於普勤按照組織規定在龍江縣合山鄉離休。

    35年紮根鄉鎮的生活,于普勤不僅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農村,他的兒子和孫女也接過了他的奮鬥旗幟。兒子於子剛和父親在同一鄉鎮工作,也是在林業站一干就是35年,在龍江鎮退休。如今,于普勤的孫女于秀英也在鄉鎮工作,任龍江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也將青春獻給了基層。

    于秀英告訴記者:「爺爺心懷家國情懷,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鄉鎮基層的這條路上有爺爺、父親堅實的腳步,爺爺傳遞給了父親,現在又傳遞給了我,我會沿着這條路義不容辭地一直走下去。我要繼承那份初心,不忘那份使命,紮實工作,積極進取,將群眾作為自己的親人,用自己的行動兌現對祖國的忠誠。」

    正是像以于普勤為代表的中國老一輩革命軍人,他們戰能衛國安邦,退能建設基層,才有了當今中國的繁榮富強,他們無愧「最可愛的人」的稱號。(王琳 通訊員 裴振萍 高詩宇 李福山)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