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上午,2020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福州)活動“品質城市,幸福生活”專題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論壇旨在探討當前“城市時代”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發揮城市作用,提升城市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現場,規劃和建築界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共同探討城市品質提升的相關實踐經驗、策略展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鄭德高在演講中提到了各大城市建設的新區,他表示,我國城市新區目前還面臨一些挑戰,新區建設方式有待轉型,新區服務配套仍需提升,新區風貌特色加強彰顯。
“新區建設是我國城市的重大發展動力之一,如何推高建設品質是今後的發展方向。”鄭德高認為,我國城市新區建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更生態、更宜居、更美麗。他以雄安新區、蘇州工業園等為例,進一步分析指出,更生態要以低碳目標為核心,搭建緊湊的整體格局,營造生態化的空間形態,建立迴圈的能源體系,集約高效配置資源。更宜居,要以社區生活圈建設為核心,建立宜居的社區標準,從頂層引領社區服務配套建設。更美麗,要以城市風貌塑造為核心,體現出中華文化、自然風光和地域特色。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在演講中對中國城市建設提出了反思,他表示,城市化不僅為了經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在以多人口、高密度與異質化為特徵的現代城市中,社會關係日趨膚淺、匿名與短暫,他認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要走出一個美好導向的都市主義思想,關注城市內源動力和地方知識。
他表示,城市化的教育意義在於共用城市、公私有序、地緣自信;城市化的社會進步在於精明增長、責任地產、社區締造;城市化的鄉村責任在於資源反哺、鄉村自強、告老還鄉。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副主任、教授、博導章明,是上海市楊浦區濱江南段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總設計師,他提及了楊浦濱江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據介紹,楊浦濱江黃浦江岸線東端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上世紀90年代,楊浦濱江工業退出歷史舞臺,留下大量老舊廠房,曾經“工業用地,閑人莫入”,經過改造後成為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和“網紅打卡地”。
章明表示,楊浦濱江的建設振興工業文化遺產,使其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生活,是濱江公共空間的先行者和示範者,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價值。他還提出了“向史而新”概念,在他看來區域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看待區域過去的態度,你如何看待這個區域的過去,可能就映射了這個區域未來會向何處去。
未來的城市空間以移動互聯網技術反覆運算驅動為主,帶動城市產品服務層面更迭,最終影響包括城市建設在內的方方面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建人與執行主任龍瀛談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城市的影響,他表示,未來交房不是鑰匙,而是房屋使用手冊。在居住上,未來將以居住地為中心的生活圈打造,社區將融入更多辦公、娛樂、購物等配套空間,個人住宅成為住房+服務+生活方式的共用產品,智能化家居設施或成為普遍的家居助手。
據瞭解,2020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由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與聯合國人居署主辦,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為更加深入探討本次活動主題,分享福州社區建設經驗,提升福州城市影響力,同時舉辦“完整社區,共同締造”“品質城市,幸福生活”兩場專題論壇活動,深入研討城市日主題內涵。此外,還配套了福州及中國城市建設案例展等系列活動,共同提高世界城市日活動的影響力。(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