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巢湖岸邊織漁網 「網上就業」奔小康

2020-11-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生活在安徽省巢湖南岸的巢湖市槐林鎮大姜村,農婦向則英曾經經歷喪夫之痛,背負巨額債務。然而,她不安於現狀、不相信命運,敢想、敢幹、敢拼,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2020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安徽省巢湖市脫貧攻堅「最美家庭」典型。
 
全國最大的漁網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漁網第一鎮」——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鎮,一企業漁網生產車間。
 
    兩年前,向則英的丈夫做了肝癌手術,因病情惡化一年後撒手而去,巨額醫藥費耗盡全家多年積蓄,又背上30多萬元債務。家中的頂樑柱走了,傷心欲絕的向則英抱怨迷茫過後,很快振作起來,她要扛起這個家,還有女兒,還有婆婆。儘管向則英家庭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各項幫扶措施,但她有了更多的想法,身處以生產漁網聞名的巢湖市槐林鎮,如果熟練掌握機械編織技術,一家人可以生活得更好。一台漁網織機價格10萬元,怎麼辦呢?很快,向則英的創業想法得到支持,當地政府幫助她的女兒申請了青年創業貸款。如今,勤勞肯乾的向則英和女兒憑着嫻熟的漁網編織技術,一年有了15萬元收入。她與婆婆種植30餘畝水稻,一年還可帶來2萬餘元收入。
 
    向則英的故事不是個案,殘疾人高小寶同樣藉助漁網脫貧。44歲的高小寶是槐林鎮龍王村人,1995年在上海務工時,不慎從高空跌落導致高位截癱。20多年來,輪椅上的高小寶只能靠母親照顧生活起居,漸漸地精神狀態越來越低沉。在當地政府和村委會的幫助下,高小寶參加了漁網技能培訓班,根據自己身體條件,熟練掌握了漁網穿邊技術。 當地政府動員漁網生產企業送網上門,委託高小寶加工穿邊,為他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更讓他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實現了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槐林鎮這個歷史上以漁為生、靠漁為業的巢湖岸邊小鎮,改革開放以來依託漁網編織特色產業發展經濟,逐漸形成了集紡絲、織網、定型、染色、裝扎、銷售的漁網「一條龍」產業鏈。目前,常住人口8萬人的槐林鎮,全鎮從事漁網生產、加工、銷售等相關企業400餘家,擁有28項發明專利、20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登記在冊網機2744台、拉絲生產線122條、定型等機械116台套,直接從業人員近3萬人,近400人的營銷隊伍在國內外「跑業務」,產品遠銷歐洲、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及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漁網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漁網第一鎮」。 近年來,槐林鎮為扶貧方向「把脈」,利用漁網產業闖出脫貧攻堅的新路,先後投入扶貧資金1798.17萬元,建成8個漁業扶貧產業基地、5個扶貧車間、4個產業園,直接分紅惠及貧困戶2213人,到村覆蓋率100%。全鎮118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就連行動或外出不便的509戶貧困戶,均實現居家「網上就業」。(鄭成功 袁兵 龔舒斌)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