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包河區南淝河路與錦繡大道交口南側的密林之中,如果沒有人帶領,很難想到這裏竟然隱藏着一座有着60多年歷史的老電灌站——興集電灌站一站。
树林中的兴集一站
興集電灌站是當時全省裝機容量最大的電力排灌站,如今密林之中的興集一站依然發揮着防汛排澇的功能。
而解放後全省第一座電灌站也位於包河,它就是1951年4月建成的方橋電灌站,站址位於當時的巢湖路40號,可惜的是,該站已經被停用拆除,蹤影難覓。
隨着合肥城市的發展,部分老電灌站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同時,一些新的、現代化泵閘站也建設完成,承擔起城區防洪排澇的重任,守護着這座城市的安全。
近日,記者探訪包河區部分電灌站、泵閘站,了解這些泵閘站背後的故事。
密林深處 偏僻老站「哺育」合肥市民
11月18日上午,記者跟隨包河區電力排灌工程管理所所長、黨支部書記許友一道,探訪興集一站。行至南淝河路與錦繡大道交口,不遠處便是新建成的濱湖金融小鎮和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未來,這裏將是嶄新的濱湖卓越生態城。
交口往西,從錦繡大道南側一處岔路進入一片樹林,行至這條曲折的小道盡頭,仿佛回到上世紀八九十時代。
高大的楊樹林內,一座兩三層樓高的主站房和兩側的兩棟樓房顯得格外幽靜。
「主站房建於上世紀50年代,兩側的房屋建於1978年。」許友介紹,興集電灌站當年承擔着灌溉、排澇和為城區自來水廠供水的功能,這裏是一級站,將巢湖水提到興集二站後,再通過明渠將水源源不斷地送到合肥市自來水廠一廠。
許友1983年剛參加工作就在興集電灌站工作,說起興集站的歷史,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興集電灌站於1957年2月開工,1958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總裝機6台2310千瓦,設計灌溉面積8.49萬畝,排澇3.3萬畝,為當時全省最大的電力排灌站。
1961年到1987年期間,興集電灌站還逐級引巢湖水為合肥市自來水廠一廠供水,平均日供水量約8萬噸。
「這裏的主站房原來是蘇式建築,1996年進行泵站技術改造,將屋頂進行了加固,外立面也貼上瓷磚,有點90年代的建築風格,外表已經完全看不出蘇式的風格了。」而主站房兩側在1978年加蓋的兩棟站房小樓,則保留了當年的模樣。
許友還向我們介紹起這兩棟小樓背後的故事——1978年,合肥遭遇大旱,城區生產生活用水緊張,為保證合肥市的供水安全,當時的合肥市副市長金翠珍來到這裏駐點,在原有泵站的基礎上,督導新建了2座泵站,增加了600千瓦裝機的裝機容量。「這兩座樓就是當年新建的泵站站房。」許友介紹說。
「那年的旱情非常嚴重,巢湖水位降至正常水位以下,興集一站從巢湖提水困難,隨後部隊官兵前來支援,在湖灘上開挖引水溝,將巢湖水引到電灌站,加上緊急建設的這兩座泵站,這才保證了合肥的生產和生活用水。」
儘管已經建成使用了62年,但這座密林深處的興集一站仍然在堅守崗位。
隨着城市發展,電灌站為自來水供水和農業灌溉的使命已經完成,但依然發揮着防洪排澇的功能,今年汛期,興集一站還成功完成了排澇任務,保障着流域內近6000畝區域免受內澇。
大隱於市 一座「百草園」的前世今生
老驥伏櫪。興集一站仍在使用,而與它同時建造的興集電灌站二站卻迎來了不同的命運。
興集二站位於烏魯木齊路與北京路交口中石油加油站東側,以前的老義興集緊臨興集二站。「興集電灌站也因此得名,以前附近村民也把興集二站叫做義興二站。」許友說。 如今,興集二站西側新建了特色街區——貢街。東側是喧囂的工業區,一旁的道路正在緊張的施工,北邊便是繁忙的繁華大道,一片車水馬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綠樹掩映之中,一座座老房子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訴說着興集電灌站輝煌的歷史。
踩着梧桐的落葉,走進這片樹林,這裏是整個興集電灌站的行政辦公區域,紅磚的房子建於七八十年代,是許友和同事曾經住過的宿舍,另一排青磚的老房子建於1957年,是電灌站曾經的辦公用房,四周一棵棵高大的老法梧、柏樹與這些老房子一起,見證着電灌站的變遷。
在青磚瓦房的南側,約11米深的窪地里,一幢約四層樓高的蘇式建築靜靜地矗立在那裏。這就是1957年開工,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泵站站房。與周邊其他建築相比,顯得別具一格。頗具年代感的蘇式建築,也喚起了許友當年的記憶。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興集電灌站最輝煌的時代,不僅能夠實現經費自給,還能上交利潤。1987年以前,興集電灌站可能是合肥條件最好的電灌站了。」據1991年的資料記載,興集站灌區共開挖引排水渠,干、支、斗渠計15條,長69.2公里,興建涵閘斗門140座,橋樑59座,完成土方198萬立方米,機房管理房、渠道佔用土地814.23畝,房產5726.9平方米。
當時,面積達93畝的興集二站,也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大花園。當時的老站長十分重視綠化,有專門的區域作為苗圃,還建有玻璃房用於種花養花。園內吸引了很多鳥類到此棲息,樹葉上都會沾滿一層鳥糞。
那時一進大門,就能看到站內的冬青樹被修剪得整整齊齊,還用爆竹花、雞冠花、菊花等花卉苗木擺出如「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等水利宣傳標語的造型,環境十分優美。由於綠化工作做得好,電灌站被評為全省綠化先進單位。(葉玉庭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