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社會救助工作高度重視,全省『十三五』期間用於社會救助方面支出資金達到620多億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0%。」11月27日,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對外發佈一組數據:這五年,安徽省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均接近640元/月,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135%,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34.9萬人,平均供養標準達到了月人均848.5元。
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當天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上,張冬雲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堅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穩定高於國家扶貧標準,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範圍。
脫貧攻堅「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目前,安徽共有農村低保對象182.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農村低保對象的58.8%,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2%。全省共有12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特困供養救助範圍。
新聞發佈會現場
張冬雲指出,特別是今年以來,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安徽省民政部門通過逐戶排查,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493人、脫貧不穩定人口2281人、邊緣易致貧人口5094人全部及時納入低保,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冬雲認為,民政工作涉及「一老一小」等各類特殊群體,這些都是大事、都無小事,必須始終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十三五」以來,安徽省政府每年都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民生工程,將「養老服務發展」列入各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指標來推進。通過多年努力,面向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擴大,縣級、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0%,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456家、床位近40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配建面積192萬平米,醫養結合機構489家,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有9個地級市進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範圍,全國首個世界銀行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在安徽落地。
77.9萬老年人納入低保範圍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有3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範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超過50%。77.9萬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68萬老年人和59萬老年人。
據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介紹,在孤兒保障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方面,安徽着力履好「責」、兜住「底」。「十三五」期間,全省保障孤兒6000多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9萬人,以及其他困境兒童21萬人,社會散居和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不低於1050元和1450元。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八場),左起: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武瀟主持發佈會,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先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此外,安徽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49.5億元,惠及382萬人;年均受救助的生活無着人員達5萬人次,救助管理系統尋親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平均每年成功幫助3000多人回歸社會和家庭。
据悉,得益於出台《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及建立健全「8+1+N」的社會救助體系等一系列舉措,安徽絕大多數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皆有保障,該省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連續6年位於全國優秀省份行列。(記者 柏永 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