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福田區建區30周年。30年來,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從「水田灘塗」蝶變為如今的「幸福福田」,福田人書寫了建設全球標杆城市核心區的生動傳奇。數據顯示,與建區之初相比,福田GDP增長44.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6倍,財政收入總額增長416.6倍。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區經濟運行在2019年底增速近四年來首次超過深圳全市平均增速的基礎上,2020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實現了經濟增速靠前、總量佔優的佳績,繼續展現了福田經濟強勁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福田精神、福田實踐、福田數據,彰顯的不僅是人民財富與國家實力的增長,更是深圳中心城區以及特區建設不竭動力、卓越創新力及競爭力。
韌性十足活力熱土 福田經濟形勢持續向好
不管是站在深圳最高建築平安金融大廈至高處,還是站在蓮花山頂,亦或行走在CBD街道內,都能讓人隨時隨地感受到全球一流城區的魅力所在。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城區,自1990年建區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已從原來的「水田灘塗」建設成如今的「幸福樂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優美的城市面貌給人帶來的是直觀的感受,而嚴謹權威的數據給人帶來的是科學精準的認知。展現一個地區的發展史及發展成果,數字、數據是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數據也最能說明事實。福田區統計局一組數據比對勾勒出福田區30年高質量發展圖譜:2019年,福田經濟總量(地區生產總值)已由建區初期的38.60億元攀升至4546.50億元,與1990年相比增長44.6倍(按可比價,下同);2019年,福田區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723.92億元,與2005年的164.60元相比增長7.1倍;2019年,福田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80.04億元,與2007年的233.21億元相比增長2.0倍;2019年,福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0.78億元,與1990年的17.48億元相比增長116.6倍;2019年,福田區人均GDP達到27.58萬元,與1990年的1.25萬元相比增長8.3倍;2019年,福田區稅收總額1825.95億元,與1998年42.90億元相比增長42.6倍;2019年,財政收入總額332.36億元,與1990年的0.76億元相比增長416.6倍。
統計顯示,福田區產業結構不斷向輕型化、高端化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1990年的0.13:45.13:54.74優化為2019年的0.05:8.53:91.42,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佔GDP比重提高了36.6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156.53億元。
今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福田全區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上半年經濟先降後升,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市場預期總體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區經濟運行在2019年底增速近四年來首次超過深圳全市平均增速的基礎上,2020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實現了經濟增速靠前、總量佔優的佳績,繼續展現了福田經濟強勁的發展韌性與活力。2020年前三季度,福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18.46億元,增長3.6%。
篳路襤褸砥礪前行 GDP不斷跨越千億大關
1990年至1997年期間,是福田區的起步階段。1990年福田建區之初,今日的深圳中心區更多的地方是荒郊茅草、魚塘田埂,15個自然村錯落其間,全轄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8億元,財政收入總額0.76億元。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如何墾荒開拓,是擺在福田面前的首要任務。1992年第一屆福田區委區政府領導層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確立了「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發展」的「兩高戰略」。
這一時期,福田區提出了以外向型先進工業為基礎,以房地產和商貿業為支柱,以科技進步為依託,以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為重點,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強城市治安等各方面管理,大力推進全區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的發展思路。
時至1997年,福田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35.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61億元,財政收入總額11.70億元,分別為建區初期的4.4倍、5.3倍和15.5倍。工業發展迅速,實力不斷增強,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如杜邦、三星、日立等在福田建立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以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帶已現雛形,同時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帶動建築業的發展。
1998年至2005年,福田區進入發展階段。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陰影下,福田區實施了包括「大經濟、大文化、大環境、大服務」的「四大戰略」等措施,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尤其是提出「大環境」戰略,一定程度標誌?福田區在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落實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通過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大力扶持發展民營經濟,大刀闊斧地推動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福田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時至2005年,福田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34.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6.24億元,財政收入總額41.92億元,分別為建區之初的12.3倍、26.7倍和55.5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01:32.29:67.70。
首善之區幸福福田 改革發展具有強大動力
2010年至2018期間,福田區進入全面推進階段。為更好實踐深圳市委、市政府對福田提出的要爭當率先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城市的標兵區和創新政府服務體制先鋒區的新要求,福田區委結合福田實際,總結建區發展經驗基礎上,提出建設「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發展目標。
首善之區,並非局部之首、一時之善,而是國際先進標杆下的首善之區;幸福福田,並非局部之幸、一時之福,而是成果共享前提下的幸福福田。福田提出「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的發展戰略,不僅僅是區位特徵,更是覆蓋經濟、社會、文化、城市、生態和民生等理念全面優化提升。
在此期間,福田區推出重要舉措,一是在經濟建設方面,構建「以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形態」的具有中心城區特色的經濟格局;二是在社會建設方面,構建全覆蓋、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創造福田新生活,為民生幸福提供更多實惠。
時間指針走向2019年,福田區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兩大核心+四個中心」戰略應運而出。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愈加複雜多變背景下,為克服經濟環境惡劣、改革任務艱巨等問題,福田區提出以兩大核心新引擎為牽引,將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目標轉化為「福田實踐」,全力打造「四大中心」,構建「福田中心區2.0版」。
戰略上的四大中心,主要是全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服務交流中心」四大中心,加快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兩大核心新引擎,主要內容是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這兩大核心新引擎為牽引,把新的戰略布局落實到位,加快形成「一軸兩翼五廊」新格局。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與福田區都迎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10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親自部署「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這也為福田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福田將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城區「三大新引擎」為總牽引,打造首善之區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縱觀福田經濟發展歷程,福田完成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快速做大經濟總量的前期任務,對深圳全市的經濟發展貢獻了福田擔當和價值。在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後,目前福田區已邁進整體高位過坎、增長換擋提質、經濟穩中求進的全新發展時期。
立足實際務實創新 以科學統計助力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統計工作能及時反映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城區在「雙區」建設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點中的新使命及新要求,福田區統計局全力夯實統計雙基建設,厚植統計服務職能,推進統計方法創新,強化統計預警監測,以特別之為滿足特殊之需,應統盡統、善統快統,堅決打贏各項統計攻堅戰。
緊抓機制建設,注重方法創新。創建「產業部門+統計部門+街道」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明確產業部門、統計部門和街道統計職責,在企業納統、動態預警、走訪服務、業務提升等方面發揮聯動效應,以項目經理制方式跟進工作進度,實現企業落地即納統;實施涉企調研「五必訪」工作制度,聯合街道企業服務人員,通過部門合力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切實提高企業需求響應處置能力。
緊盯數據質量,堅持特色服務。除分行業舉辦常規培訓外,細分到行業小類對龍頭企業、重點企業採取「小班教學」,逐一開展小而精專場培訓,提升指導精準度;聯合區產業部門舉辦聯合教學,面向各街道企服工作人員和企業統計員開展多樣化綜合培訓,重點對統計全業務流程工作、產業政策等進行講解,提升工作精準度。
緊扣中心工作,強化監測預警。持續強化統計監測預警職能,立足福田區中心工作並結合福田實際,剖析經濟運行深層次問題,形成多份專題研究報告,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統計保障;從統計角度全程參與區政府「1+9+N」產業資金政策修訂和改進專項工作,為各產業部門分項產業資金政策制定提供精準統計數據測算支持,為各政策條款細則制定中給予可靠指引建議,促使企業服務有效推動轄區經濟發展。(文/ 冰陽 祝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