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小鎮脫貧的「蜜」訣

2020-12-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江門以「造血式」產業扶貧為抓手,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幫扶機制,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成為小鎮脫貧的「蜜」訣,截至2020年6月底,江門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實現脫貧,展現了脫貧攻堅中的江門力量。
 
 江門市恩平市那吉鎮牛塘山養蜂場管理員梁洪

    人如蜂勤 生活比蜜甜
 
    時值初冬,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市那吉鎮牛塘山養蜂場裏,錯落有致地擺放着一排排蜂箱,勤勞的蜜蜂飛進飛出,一派忙碌的景象。養蜂場管理員梁洪概戴着手套和防蜂帽,穿梭在蜂箱之間,不時輕輕取出蜂框,仔細查看。
 
    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着 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梁洪概已經在這裏工作了兩年,他每天都要觀察蜂蜜產量、花草蜜源護理等情況,對於蜜蜂的習性和蜂蜜的品種如數家珍:四五月主要是荔枝蜜和龍眼蜜;八月後有百花蜜;十一月有珍貴的鴨腳木蜜,是蜂蜜中的極品。
 
江門鶴山市古勞鎮茶山村茶場
 
    那吉鎮地處恩平市偏遠山區,緊鄰七星坑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好,林業資源豐富,素有養蜂的傳統。2018年,那吉鎮統籌產業扶貧資金42.48萬元,以牛塘山蜂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建設佔地70畝的精準扶貧產業「養蜂采蜜」基地。鎮裏出資購買養殖蜜蜂135箱,通過基地示範、貧困戶參加學習培訓後參與管理的方式,力爭最終達到「貧困戶既能掌握技術又獲得分紅」的目標。
 
    項目實施以來,那吉鎮已組織開展了5次集中培訓和60餘次分散培訓,蜂農們的技術越來越嫻熟,收入也有了顯著提高。有蜂農算了一筆賬:以前一箱蜂產的蜜就賣200多元,在合作社學習半年,現在一箱蜂蜜可以賣700多元。
 
    為帶動更多貧困戶自主創收,合作社又以每公斤100元的保底價從貧困戶手中收購蜂蜜,解決銷路問題。現在,梁洪概在合作社養蜂,每月的工資有兩千多元,加上年底分紅,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他充滿自信地說:「我們如果都和蜜蜂一樣勤勞,賺錢致富都不是問題。有政府的幫忙,爭取明年收入再翻番!」
 
    「養蜂采蜜」初見成效之際,那吉鎮已經開始謀划進一步為群眾開拓增收渠道了。此外,還考慮把養蜂基地與石頭村景區和牛塘山森林公園相結合,擴大旅遊資源。

    企業+農戶 千年茶香致富一方
 
    位於西江下游、同屬江門的鶴山市,有一個坐落於大山間的偏僻村落,依靠重振傳統茶葉種植產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未有鶴山縣,先有古勞茶」。古勞鎮茶山村位於海拔546米的茶山之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產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是鶴山最早種植茶葉的地方。
 
    一大早,村民勞錦明就來到茶園,在翠綠的茶樹上指尖「翻飛」,不一會兒就採摘了滿滿一簍鮮葉。明叔曾是一名貧困戶,他在這裏打工已經有三年時間,現在一年得到的扶持資金加上打工收入有一萬多元,生活基本不愁。
 
    明叔工作的古勞茶山生態園,是鶴山市「百企扶百村」精準扶貧項目之一,頗具本地特色。2018年,該項目以保護生態林為基礎,開發200畝茶田,採用「公司+茶園+扶貧戶」模式運作,目標是實現「三贏」。項目開展後,鶴山有21家企業先後在生態園認領茶地種茶,每家企業掛鈎一個幫扶對象,為他們提供培訓、工作的機會,每年大約可以為茶農帶來6000元額外收入。目前,茶園通過人工開墾,已由原來的200多畝開發到近400畝,產量也逐漸提升。茶山生態園項目的引入,不僅盤活了閒置的土地資源,為村集體帶來收入、撬動更多就業崗位,讓附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還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古勞鎮黨委書記謝文清說:「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當中,長期在茶園裏面工作,能達到穩定收入、長期脫貧的效果。」
 
    因地制宜發展養蜂產業、引入社會力量振興茶產業……近年來,江門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優質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之路,成功讓大自然賦予的綠水青山變成助力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記者 盛芳齡 通訊員 江軒)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