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淩雲:合肥“強磁場效應”不斷釋放

2021-01-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從“我們與長三角”到“我們的長三角”,近年來安徽合肥以追趕者的姿態,融入長三角、逐夢新時代,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20強城市和中國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更積澱了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氣度。
 
 
    “相生相伴的水潤靈氣,孕育合肥包容風範;創新創造的深厚底氣,集聚合肥強大氣場;敢闖敢試的勇毅銳氣,挺起合肥產業脊樑;開明開放的卓越大氣,賦能合肥未來發展;宜居宜業的溫馨和氣,繪就合肥美好生活”1月8日,在長三角企業家聯盟走進安徽活動專案推介會上,合肥市市長淩雲女士在推介時指出:合肥的“城市氣質”可以概括為“水潤靈氣、深厚底氣、勇毅銳氣、卓越大氣、溫馨和氣”。這些獨特氣質是合肥這座城市“鮮活力”的最好體現。
 
    “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
 
    有水的城市才有靈性。“我們強力推進巢湖綜合治理,建設環巢湖‘十大濕地’,啟動實施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巢湖水質、顏值不斷提升,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城湖共生、環湖枕水,秀外慧中、‘上善若水’的風範越發動人!”淩雲說。
 
 
    創新,是合肥最強大的底氣。淩雲介紹,近年來,合肥致力科技自立自強,努力當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開路先鋒。“1+4+11+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初步形成,合肥國家實驗室實現首批掛牌,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等一批國之重器在科學星海中閃耀光芒,墨子傳信、悟空探秘、熱核聚變、鐵基超導、“九章”計算、量子顯微、托珠單抗等國際領先的“硬核”科技成果刻下合肥烙印。
 
 
    特別是在創新這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中,合肥與中國科大五十年“傾城之戀”,攜手並進;在科學島種下梧桐樹,引來“哈佛八劍客”等天下英才探索生命奧秘,追逐“太陽之光”;與清華、北航、哈工大等廣結良緣,共建創新平臺,讓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合肥用事業與夢想打造“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現已成為全國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基礎科研能力位居全國第三,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前列,躋身世界區域創新百強,正努力邁向國際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城市。

    打造中國先進製造業新高地
 
    合肥,以不凡的前瞻性和幹事創業的魄力決心,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聚力“芯屏器合”“集終生智”,實現“換道超車”,挺起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樑”。
 
 
    淩雲指出,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合肥全力推進“科創+產業”和絃共振, “芯屏器合”“集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新型顯示、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入列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合肥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美麗蝶變。
 
 
    據瞭解,“十三五”期間,合肥地區生產總值不斷跨越趕超,由全國省會城市第12位提升至第9位、大中城市第28位提升至第21位,成為近十年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
 
    淩雲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聚力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產業,深入實施“2833”產業集群培育工程,著力構建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新高地。
 
    近年來,合肥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與世界上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48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肥投資,4E級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與全球60多個城市實現通航。中歐班列覆蓋10國34個城市,去年開行568列、淨增200列,位居全國第8。合肥成為世界製造業大會永久會址,同時擁有自貿試驗區、服務貿易試點市、跨境電商綜試區和進口貿易示範區等四個國家級開放品牌。“目前合肥基本形成‘一環八射多聯’高速路網,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變為聯通四方的交通優勢,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鞏固,正在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鏈接。”淩雲說。
 
    一體化征程,全方位“同頻共振”
 
    傾心服務科學家,打造最美科研聖地,深入推進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大量子創新院等各類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傾力服務企業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法治合肥建設全國先進,“最多跑一次”、一日辦結率、全程網辦率實現100%,服務窗口“7×24”小時不打烊;傾情服務千萬家,打造百姓幸福家園,合肥“強磁場效應”不斷釋放,吸引天下英才彙聚合肥、紮根合肥、實現夢想、成就未來……
 
    據介紹,合肥始終把牢人民城市根本屬性,加快建設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生態新高地,合肥已成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中國年輕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中國十大幸福城市。
 
    淩雲表示,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征程中,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字,攜手上海張江“兩心同創”,聯動G60科創走廊,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以一體化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讓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生態治理等全方位“同頻共振”。在共建共贏中攜手書寫錦繡華章!(記者 秦炳煜 柏永 吳敏)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