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伊始,一位患有複雜膽管細胞性肝癌的阿婆和家人不遠千里從重慶坐飛機來到深圳大學總醫院,「雕肝大師」劉祥德教授帶領團隊突破「手術」禁區,成功實施了肝切除+淋巴結清掃+門靜脈吻合+肝管空腸吻合等一整套手術,為阿婆抓住了最後一線希望。
陸婆婆(化名)今年69歲,因胃疼十來天到當地醫院檢查,被告知可能是肝癌,腫瘤已經侵犯了肝門部膽管,引起了膽管堵塞,最好能採取手術治療。但這種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即使是在省級三甲醫院,能夠操刀的醫師也是屈指可數,建議陸婆婆儘快去上級醫院治療。
兒女們帶着資料分頭行動,輾轉西南地區多家三甲醫院,專家會診意見大多是「肝癌侵犯左門靜脈左肝管,伴有多個肝外淋巴結轉移,病情太晚、不宜手術」。不能手術,幾乎是直接判了死刑,走投無路時,有醫生推薦了深圳大學總醫院的劉祥德教授,「本來我最開始就想推薦你們去找他的,可深圳距離遠,婆婆病又重,我怕萬一跑了深圳還是沒法子動手術呢…」
「白跑就白跑吧,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試試!」陸婆婆的兒女第二天買了機票帶着陸婆婆飛到深圳。
懸一線 精準手術才能絕處逢生
在深圳大學總醫院全面檢查後,肝膽外科專家們給出了意見,陸婆婆的「左肝膽管細胞性肝癌侵犯肝門部膽管及左門靜脈」診斷明確,同時伴有肝十二指腸韌帶、胰腺上緣淋巴結多處轉移和腫大。
情況非常嚴峻,黃疸持續暴增,任何操作都不做的話,患者一周內會有生命危險。可麻煩的是,根據檢查結果,肝外膽管缺損段過長,不宜ERCP(內窺鏡膽道逆行造影)支架減黃治療。如果用PTCD(經皮肝穿刺引流)減黃,將膽汁引流到體外,之後就要長期攜帶引流的導管,生活質量低下,腫瘤也完全得不到治療。
陸婆婆迫切需要減黃、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要最大限度治療腫瘤,劉祥德心中慢慢有了一整套複雜而獨特的治療方案,超左半肝切除、肝門淋巴結清掃、腹腔淋巴結清掃、高位膽管整形、右肝管膽管空腸吻合、T管引流術。
可陸婆婆的病情發展速度再一次超過預期,入院時膽紅素已高達325umol/L,完善術前檢查的3天時間中,膽紅素已經悄然升到了465umol/L,而正常人的膽紅素在22以下,升高了20多倍,這意味着術後極有可能出現肝功能衰竭!
此時,絕大多數醫生通常會選擇退而求其次,先採取PTCD減黃引流,等膽紅素水平下降後再酌情手術處理。
但,戰場上的等待,可能會讓患者永遠喪失手術機會:其一,PTCD治療後至少要等待3-4周後才能手術,在此期間,腫瘤繼續生長可能使患者失去手術機會;其二,PTCD治療也要面對膽漏、出血、膽汁性腹膜炎、膽管炎、穿刺道腫瘤轉移等併發症的風險,一旦出現,也會使患者喪失手術機會。
失眠了一個晚上,劉祥德覺得沒法「聽天由命」。靠着長期從事肝移植和肝膽胰外科複雜手術積累的信心與信念,他毅然決定,親自為陸婆婆做這個手術。
可以開開心心回家過年了
2021年1月11日,在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配合下,劉祥德教授帶着魏曉林、彭敏劼醫生,開始手術。
一打開腹腔,面對嚴重的膽汁淤積肝硬化,舉步維艱的腹腔粘連,劉祥德一步步確認肝內外血管、膽管,引針,結線,門脈重建、膽管吻合,舉手舒展,揮刀果斷。
埋頭近10個小時,號稱「危機四伏肝膽外科」的手術完美結束,出血不到200ml。腫瘤徹底切除,相關可疑淋巴結轉移也進行了徹底地清掃。
陸婆婆恢復得很順利,沒有發生任何併發症。致命的黃疸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消退了,皮膚和尿液顏色變正常了。隨着複查指標的日益好轉,笑容漸漸回到婆婆和家人的臉上。
兩周後,婆婆出院了,臨行前她拉着劉教授的手,用重慶普通話大聲地說,「離開老家時我還想,可能這輩子再也回不去了。現在好,可以開開心心回家過年了」!
這個病比肝癌更兇險 僅不到1/3的患者有手術機會
據劉祥德教授介紹,膽管細胞性肝癌,是一種是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約佔原發性肝癌的15%左右;比起老百姓常聽到的肝細胞性肝癌,膽管細胞性肝癌更加兇險,且通常早期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就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
與之對應的肝門膽管癌圍肝門整塊切除手術(En-bloc),在肝膽外科領域其難度僅次於肝臟移植,手術複雜、困難、風險極大,是肝膽胰外科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需要術者有着豐富經驗和過硬的技術水平。
這種腫瘤5年總生存率不到5%,僅有不到1/3的患者有手術機會,並且放、化療基本無效。患者若得不到手術治療,生命周期一般不會超過一年,並且晚期往往因為劇烈疼痛和不能進食讓患者痛苦不堪。
不過,這種腫瘤早期也並非無跡可尋,具有高風險因素(乙肝、肝膽結石、不潔飲食)。據了解,陸婆婆平時一個人住,老人習慣節儉,免不了會吃剩菜剩飯,也經常吃些鹹菜和醃菜,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也是致病的因素之一。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需要及時就診:1. 皮膚發黃;2. 皮膚瘙癢;3. 上腹部出現腫塊。建議高風險人群至少半年進行彩超及肝功能、腫瘤標誌物等相關檢查,儘可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彭敏劼 王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