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的蜜蜂現在每年能割兩次蜂蜜,一次可以產蜜500多斤,每斤能賣30元,一年能增收3萬多了。”2月7日,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永豐鄉文祥村蜂農杜園候歡喜的說道,記者走進他的院子裏,只見一排排整齊的蜂箱映入眼簾,蜜蜂們嗡嗡作響、飛進飛出,好像給我們傳遞著春天來臨的消息。
今年53歲的杜園候是文祥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小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了腿部殘疾,喪失了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能力,一直跟年邁的父母生活,家裏生活一度非常困難。但他並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硬是架著拐杖,擔起了家裏水稻耕作的重任,那時的生活只能管住溫飽,勉強地過著日子。
窮則思變,1986年的一天,杜園候在田間勞作的時候,看著一群群蜜蜂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野花中穿梭,突然萌生了養殖蜜蜂的想法。回到家後便和父母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立馬東拼西湊了一筆錢準備創業。發展思路有了、資金有了,剩下的就是幹。杜園候開始開闢蜂場、搭建木棚、置辦工具做蜂箱……每天忙著起框、搖蜜、照料蜂王,全身心投入到養蜂事業中。但是,苦於養殖技術落後、規模化程度低,蜂蜜產量少,一年收入不過2000元,這點錢遠不夠家裏的開銷。
如何讓這位身殘志堅的貧困戶加快脫貧腳步,成為擺在文祥村村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題。“產業扶貧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舉措,我們將全心全力幫助每一位有想法的村民過上幸福的日子。”文祥村村黨組織書記沈少鋒說道,為了進一步增強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能力,2014年開始,村裏積極幫助杜園候申請產業扶貧政策,動員推薦他參加蜜蜂養殖技術培訓,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從如何選種、何時采蜜、到怎樣調控溫度濕度……他邊學邊養、邊養邊學,不斷摸索,成功把蜜蜂發展到50餘箱,也總結出了自己養蜂的一套方法,產量逐漸穩定。
因為他家的蜂蜜沒有任何添加,品質上乘,回頭客很多,很多素不相識的客人都會慕名找上門來求購。“我現在每天能賣十多斤,除了本鄉的人來購買,還有池州、涇縣的人也會來買。有的人為了能買到蜂蜜,去年就先預定了,現在銷路真是不愁啊!”杜園候一改往日茫然,開心的說道。
“下一步,我打算再開闢一片蜂場,擴大養殖規模,增加蜜蜂桶數,這樣一來也能帶動鄉親們來務工增收了。”說起今後的規劃,杜園候心中早有打算,他還想要給村民們傳授養蜂經驗,以此帶動更多的農戶參加養蜂事業,共同釀造“甜蜜生活”。(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孫園園 歐陽如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