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文化旅游

文投主理 皖歙縣陽產土樓開鄉旅大席

2021-04-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八方遊客慕名至”,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約源村的陽產自然村,正經曆一次次的蛻變轉型,憑藉保存完好的300多棟土樓建築,昔日的“窮土窩”變成了今天收金抱銀的“金窩窩”,成為眾多遊客的網紅打卡地,陽產的鄉村旅遊持續迎來“春暖花開”。
 

    “窮土窩”蝶變“金窩窩”
 
    四月的陽產,青山環抱、綠樹成蔭,依山就勢的土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萬物滋生的季節也讓陽產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波旅遊旺季,當地的村民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迎接遠方來客。而在七八年前,陽產並不是這番熱鬧光景。
 
    “山上本身土地就少,除了種五谷雜糧,就是采點茶葉,沒什麼收入。我兩個小孩讀書的時候,還要向親戚朋友借錢。”深渡鎮約源村陽產自然村是一個典型皖南山區高山村落,50多歲的村民鄭枝花說,因為陽產地處高山、土地稀少,過去主要依靠每年採茶的三四千元過日子,兩個孩子從小到大的學費都是東拼西湊,過了大半輩子的窮困日子。
 
 
    都說窮則思變。因為窮,很多村民都選擇了外遷或外出謀生,曾經千餘人口的繁華村落僅剩百餘人居住,幾乎成了“空心村”,大量長年無人居住的土樓面臨失修破敗。
 
    當地政府為保護陽產土樓這一獨特人文景觀,從2013年開始,以依山而建的土樓群為亮點,舉辦曬秋節、攝影節等一系列特色活動,拉動鄉村旅遊,讓陽產土樓的知名度大大提升,隨後,通過實施道路拓寬、停車場擴建等工程,並加大對土樓群的保護力度,實施陽產傳統古村落保護项目,加大對亂搭、亂建、新建的整治力度,最大限度保持土樓原始風貌,大量的攝影愛好者和遊客慕名而來,小山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自此,陽產村進入“化繭期”。
 

    “凤回巢”進入“孕育期”
 
    “從2013年開始,很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就陸陸續續回來,創辦農家樂、推銷農副產品,收入比原來翻了好幾番。”深渡鎮約源村村委委員鄭四清介紹。隨著陽產土樓人氣越來越旺,村民在接待遊客的同時,還將自家種植的茶葉、筍乾等土特產賣給遊客,昔日不起眼的農副產品也成了“搶手貨”。現在平均一年收入近十萬元,這是村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僅從“窮土窩”到“金窩窩”,陽產土樓還迎來了“金鳳凰”。早年陽產土樓旅遊剛有起色那會,一度進入到了自由發展模式,一到旅遊旺季,大量自駕遊車輛隨意進入村莊,整體秩序較為混亂,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進行有序統一運營管理,2016年,黃山市屬文投集團正式入駐陽產,成立黃山市歙州陽產土樓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新建旅遊接待中心和停車場、投入正規換乘車輛運送遊客、建設景區導覽圖及標識牌等,同時,為當地村民在陽產公司提供就業機會,從事駕駛員、保潔員、保安等工作,還通過導遊講解培訓、規範農家樂經營,讓遊客體驗感大幅提升,村民收入穩步提升,陽產村順利進入“孕育期”。
 

    “蝴蝶效應”引领振興
 
    現在,陽產村慕名而來的遊客每年呈20%以上增長,高峰期遊客日接待量超5000人。村民們紛紛辦起農家樂,個個都能做土導遊,吃上了旅遊飯,一個節假日的收入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一年的收入。“原來我們年紀大一點的在家務農,一年到頭最多也就幾千塊錢的收入,現在發展旅遊了,我們整個村莊面貌都變了,像我家旅遊接待一年也有五六萬塊錢的收入,旺季的時候我根本忙不過來。”說起這些年陽產發展鄉村旅遊帶來的變化,村民鄭樹林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今年截至目前,陽產土樓已接待遊客近三萬人,全村有農家樂客棧、民宿20多家,從事旅遊業村民人均收入超過兩萬元,陽產土樓“破繭成蝶”, “蝴蝶效應”已經顯現,陽產村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正闊步前行。(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淩利兵  鄭宏)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