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歙縣築牢新安江生態保護“綠色長城”

2021-04-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與浙江省交界的街口斷面水質連續8年達到地表水環境品質Ⅱ類以上標準,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64%,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標,優良率保持穩定並逐步提升,大氣常年保持國家一級標準……作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安徽黃山市歙縣堅持水上與岸上系統施策,點源與面源立體共治,河長與林長同向發力,深入實施“十大工程”,築牢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綠色長城”。
 

    系統施策  立體共治  同向發力
 
    自2011年連續三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以來,歙縣始終把新安江水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長期抓緊抓實,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縣新安江保護工作。圍繞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業點源污染整治、城鄉污水和垃圾處理、生態修復工程、環保能力建設等五大類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僅第三輪試點就出臺了60餘項新安江配套制度。
 
    緊緊圍繞水質改善目標,歙縣強化污染源頭防控及治理。新建的城西園區實現污水、廢氣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在廣大鄉村推廣使用三格式化糞池進行改水改廁,近三年累計改廁近1.47萬戶,沿江基本實現全覆蓋,村級污水處理站基本實現較大村全覆蓋。建成農藥集中配送網點174家,實現鄉鎮農藥集中配送覆蓋率100%,村級農藥集中配送覆蓋率達70%。在全縣範圍內劃定畜禽養殖可養區、限養區及禁養區,先後關停搬遷養殖場249座。實施船舶污水上岸專案,實現新安江船舶污水“零排放”。
 
    歙縣加強餐廚垃圾源頭管理,強化餐廚垃圾收運環節監管,同時依法查處非法處置和亂倒餐廚垃圾行為,嚴防餐廚垃圾入河。城區和鄉鎮所在地以外的村莊及道路的清掃保潔、垃圾收集、壓縮和轉運及新安江幹、支流打撈保潔實行統一管理,農村垃圾實現日產日清。生態美超市通過“以垃圾換物品”模式,讓村民得實惠、轉觀念、促行動。
 

    夯實生態基礎  激活經濟效益
 
    2011年到2013年,歙縣已經完成新安江幹、支流及庫汊所有網箱養殖退養,退養網箱5223只。從去年1月1日起,歙縣新安江幹流及練江、昌源河、街源河、布射河水域實行全年禁捕。全縣1564戶持證漁民全部退捕上岸,漁網、漁船則全部由政府有償收回。在此基礎上,歙縣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穩步推進林業增綠增效、“四旁四邊四創”綠化等行動,加大增綠添彩、森林撫育等行動,不斷夯實生態基礎,同時也為新安江增添美麗風景。
 
    生態保護貴在久久為功。今年,歙縣在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建立制度保障體系及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的基礎上,利用其良好生態環境,落實落細旅遊品質革命,高標準推進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系統開發旅遊線路,培育提升旅遊節慶賽事品牌,切實把生態效益轉換成經濟效益,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淩利兵 餘永華)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