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廣東河源龍川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文化

2021-04-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日前,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期,廣東河源龍川堅持用好紅色文化資源,使之成為全縣黨員幹部開展黨史學習的「活教材」和「必修課」,切實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實效,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並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到福建會館參觀學習。
 
 
    福建會館建於清代,為當時在龍川縣的閩籍商人投資興建的同鄉會會所,1986年被列為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河源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龍川縣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中共龍川地方黨史》記載,福建會館曾是我黨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1925年至1927年,廣東省大革命時期的著名農民運動領袖之一彭湃曾兩駐福建會館,宣傳革命思想,播下農民運動的火種。福建會館還是震驚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的指揮部之一。
 
 
    1941年末,香港淪陷,一批暫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愛國民主人士身陷囹圄,處境可謂十分危險。周恩來一天之內連續發出的特急電報,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連貫等人,不惜代價組織營救。
 
    1942年1月,大營救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撤離路線主要分水路和陸路,其中陸路以老隆鎮為中轉站,指揮部就設在福建會館。大營救負責人之一連貫在抵達老隆後,隨即與後東特委書記梁威林以及龍川地方黨組織負責人一起研究部署營救事宜。
 
    連貫以老鄉的身份長住「僑興行」,並說服同具高聲望和地位的商行「義孚行」協助。在資金方面也進行了籌集,用來購買「難民證」和賄賂關卡頑軍。
 
 
    1942年春,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先後分批抵隆,順利入住事先預備好的旅館,並陸續以「香港難民」身份乘坐「僑興行」汽車轉移到韶關,再往衡陽、桂林(西線),最後到達大後方。
 
    歷時半年多,後東特委和龍川黨組織毫髮無損地把「香港文化精英」全部送達目的地,圓滿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據不完全統計,經老隆護送至韶關的文化界名人、愛國民主人士及其家眷共有300多人,其中包括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夏衍、柳亞子等人。(記者 余麗齡)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