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是中國名茶之鄉,也是安徽省重點產茶區。地處神秘的北緯30°黃金產茶帶上,“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是黃山市天氣變化的真實寫照。盛產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中國名茶。黃山茶已成為安徽的一枚鮮明標籤。
黃山市長孫勇致歡迎辭
在第二個國際茶日即將到來之前,5月6日,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黃山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黃山)茶業發展大會暨“黃山杯”首屆全國傳統名茶推選活動在黃山區啟幕。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夏濤出席並宣佈大會開幕,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黃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勇,安徽農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宛曉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紅,黃山市政府副市長張正竹等出席。
領導巡展
讓黃山茶香譽天下
本次茶業發展大會的主題為: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做強中國傳統名茶大文章。通過舉辦“黃山杯”首屆全國傳統名茶產品品質推選、全國傳統名茶聯盟年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等活動,與全體參會人員共同商討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
開幕式上,“美麗中國茶鄉行”“食在茶鄉”系列活動黃山站活動啟動,大會宣佈了“黃山杯”首屆全國傳統名茶推選結果和中國制茶大師名單,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國際客商雲集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黃山茶產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尤其為幫助本地茶農茶企賣茶,5月4日至7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和黃山市政府還同時在黃山區舉辦全國名優紅綠茶展示展銷會、2021中國安徽名茶品鑒會。共有來自省內外的170餘家茶業企業設立展位近200個,同時展會還邀請了全國各地300位專業採購商前來觀展及採購黃山地區茶企茶農的茶葉,以推動徽茶更好走向全國。
記者同時瞭解到,2021國際茶日——一帶一路“皖美茶香”活動、2021太平猴魁手工制茶技藝大賽也同時舉辦。
外國客商現場“問茶”
黃山市擁有7個國家級良種和4個省級良種。其中,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和屯溪綠茶等名茶分別來自本市當家良種黃山大葉種、柿大茶種、祁門櫧葉種和茗州種等,一茶一種、獨具特色。2016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黃山市“中國名茶之都”稱號;2017年,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黃山毛峰被授予“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屯溪烏龍、新安源銀毫、黃山白茶、古黟黑茶、祁門安茶、頂穀大方和黃山綠牡丹等一批名茶暢銷全球,蜚聲世界。
數據顯示:2020年,黃山市茶葉綜合產值150億,茶葉自營出口5.6萬噸,出口創匯16.1億元,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占全國的1/6和1/9。徽茶產業集群雛形形成,產業形態開始由“大產業”向“強產業”轉變。“太平猴魁茶鄉風情遊”等5條路線入選全國茶旅精品路線。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增至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增至7個。太平猴魁製作技藝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副市長張正竹(右)代表黃山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續簽戰略合作協議
記者瞭解到,2014來以來,黃山市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已經連續合作舉辦了六屆茶會,在業界取得較好影響,有效提升了黃山茶葉的知名度美譽度。
胡勇:話茶事、謀發展
本次大會舉辦地黃山區位於皖南黃山市最北端,是一個因山得名、以山揚名的地方,擁有茶園7.5萬畝,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名茶之鄉和“全國名優綠茶優勢區域”。
黃山區委副書記胡勇致辭
今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察看春茶時指出,“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又殷切期盼茶產業“今後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黃山區委副書記胡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抓住黃山茶會這一難得機遇,用好這一重要平臺,以茶會友,以茶招商,以茶興業,以茶惠民。“太平猴魁茶是大自然賜予黃山區這片紅色熱土最美的綠色瑰寶。真誠邀請各方朋友多來黃山區走一走、看一看,慢慢領略黃山區的秀山麗水,細細體驗黃山茶鄉的獨特韻味。熱忱歡迎大家來黃山區休閒度假、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為中國制茶大師獲獎者代表頒獎
胡勇說,如今的太平猴魁已經融合了生態、文化、旅遊等多種元素,成為黃山區支柱型的現代農業產業,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夙願和夢想。
山水多彩、文化多元、物產多樣。黃山區茶葉聞名遐邇,是中國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唯一產地和黃山毛峰的主產地。太平猴魁,中國傳統名茶,為尖茶之極品,久負盛名。曾於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金獎,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榮獲“綠茶茶王”美譽。
為獲得2021“黃山杯”全國傳統名茶推選特別金獎的獲獎企業代表頒獎
一直以來,黃山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功能性茶飲料三輪驅動、同步發展,以“綠色防控、生態茶園、主體培育、產業融合、品牌提升”五大工程為抓手,著力推動著全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區茶葉產量1403噸,產值超5億,茶農人均收入9000元,位居省市前列。太平猴魁公用品牌價值達32.7億,入選“中國茶葉最具品牌溢價力的三大品牌”。(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崔豔 歐陽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