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數突破60.88萬,在全市率先突破60萬,順利完成上半年第一針階段性接種任務。
台前,各接種點醫護人員、黨員幹部、志願者不辭辛勞開展接種工作;幕後,疾控中心全力保障,指揮調度、疫苗配送、監測不良反應、採集上報信息……不分晝夜、枕戈待旦。從新冠疫苗安徽全省首針,到接種人數突破60萬,都離不開這一群保障疫苗接種的「苗星人」。
深夜「送苗」人 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5月21日晚上10點半,又一批新冠病毒疫苗從包河區疾控中心配送到同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天下午,包河區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副科長趙瑞君和同事們開着疫苗冷鏈運輸車從市疾控中心領取到疫苗後,第一時間配送到全區各個接種點,配送完成後,已是深夜。
為方便群眾接種疫苗,包河區疫苗接種點採取「五加二」「白加黑」的方式,延長服務時間,方便群眾接種。趙瑞君和同事馮朝東要隨時把全區23個固定接種點和一些臨時接種點的疫苗配送到位。
從市疾控中心領取疫苗,再派送到全區各個疫苗接種點,每一箱疫苗都要完成掃碼入庫出庫等流程,實現全程冷鏈配送、全程可追溯。在接種高峰期,趙瑞君和馮朝東的疫苗配送工作,一直要持續到深夜,每天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
前段時間疫苗供應緊張,區里沒有多餘的庫存,各接種點接種進度各不相同,就需要在當天晚上去各接種點,將剩餘的疫苗調回疾控中心掃碼入庫、重新調配。「我們要把庫存多的接種點的疫苗調配到已經打完或庫存很少的接種點,保障各個接種點第二天的疫苗接種。」趙瑞君介紹。
那段時間,每到晚上九點多,疫苗接種點結束了一天的接種工作後,趙瑞君和同事們就乘着夜色分頭出發了,調配完疫苗回到家中,已是凌晨一點多……
疾控新兵 把「家」安在辦公室
免疫規劃科一共6名工作人員,94年出生的葛殷健是今年2月份剛入職的新員工,也是其中年齡最小的。研究生剛畢業,就考入區疾控中心,參與到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中來。
「下周會有三針的疫苗,56天以內接種第二針都可以。」每天負責疫苗接種數據實時監測和統計上報工作的同時,葛殷健還要及時接聽群眾來電,解答疫苗接種相關問題。
在接種高峰期,接種系統偶爾會出現卡頓,接種點就臨時採取手工登記的方式記錄疫苗和接種人信息,到了晚上再逐個錄入接種系統。葛殷健就在電腦前,一家一家收集當天的接種信息,等到當天信息全部錄入完畢後,再進行匯總上報。有時疫苗接種數和庫存數對不上,葛殷健還要和接種點一一聯繫,仔細檢查核對數據,直到準確無誤,經常加班到半夜。
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把洗漱用品和換洗衣物也帶來了,來不及回家,就在辦公室的摺疊床上湊合一下,近一個月來,葛殷健幾乎把家就安在了辦公室里。
帶「病」上崗的「不稱職」媽媽
正值周末,姚懿莉仍在辦公桌前忙碌着,她的面前擺放着兩台電腦,正在處理免疫規劃和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上的各類信息。桌旁掛着的一包不起眼的中藥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為了讓更多群眾早日接種到疫苗,今年以來,免疫規劃科滿負荷運轉,從4月24日以來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休息日。一直連軸轉,導致抵抗力變差,科室里的幾位同事基本上都病倒過。姚懿莉最近也是反覆生病,每天都在吃中藥調理。「也想過要輪休,但科室人員少,接種任務重,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務,先挺過這段時間再說。」姚懿莉說。
和姚懿莉一樣,免疫規劃科副科長於梅也是「帶病上崗」。這幾年於梅的頸椎和胃一直患有慢性病,之前本來打算去醫院徹底治療一次,但放不下疫苗接種工作,看病的事便被耽擱下來,現在每天吃藥進行調理。
工作的忙碌和身體的病痛,她們都能挺得住。但她們這段時間感到最過意不去的,就是孩子生病了不能及時在身邊給予幫助和照顧。
上周,於梅要去市里參加一個疫苗接種的會議,剛坐上車就接到老師的電話,孩子在班上發高燒,需要立即去幼兒園處理。「這時臨時請假去幼兒園就會耽誤工作,不請假吧,孩子正發高燒,當媽的怎麼能放心得下。」於梅只好讓老師先照顧一會,再打電話給愛人,讓愛人請假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最後,孩子被檢查出得了皰疹性咽頰炎,半個月內不能去上學,只好臨時讓長輩過來帶孩子。「每天回到家時孩子都已經睡着了,只能在孩子睡夢裏抱一抱孩子。」說到這裏,於梅滿是愧疚。
已經在區疾控中心工作13年的丁仁翠,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工作。近半年的疫苗接種工作幾乎佔用了所有的休息日,中心的工作人員們難免感到疲憊。
「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堅持把工作做好,只要我們全力以赴推進疫苗接種,實現群體免疫後,就能打開國門,大家就能像以往一樣,恢復正常的生活。」對戰勝新冠病毒,他們充滿信心。(葉玉庭 王冬梅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