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道之六十八

2021-06-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霍春林:做大做強深加工 當地藥材當地成藥
 
    拖拉機的轟鳴聲響徹黑龍江省鐵力市滿江紅村六月的土地,漫山遍野收穫的平貝母似繁星點點「灑落」大地,種植戶們你一鍬我一鏟,與轟鳴聲形成歡快的節奏,笑容與汗水在他們臉上成為這個夏天美麗的篇章。鐵力市滿村紅貝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霍春林在起平貝的田間地頭,擦着汗水,被豐收的喜悅浸透心田。「豐收啦,我們不僅向產量要效益,而且要延長產業鏈,向深加工要效益將當地藥材當地做成藥,讓當地藥材當地成藥,不要北藥南運。」
 

    現代化加工廠 日加工能力30噸
 
    近年來,鐵力市立足自身優勢,突出做好中藥材產業資源、效益融合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市區域內野生中藥材種類達200餘種,總蓄積量50萬噸,具有開發前景的藥材80多種,可種植中藥材品種20餘個,主要種植品種有平貝、人參、防風、五味子、返魂草、赤芍等。
 
 
    剛從地里回來的霍春林一身迷彩服,每到一處都滔滔不絕的向記者介紹着。他說,平貝烘乾方式從1984年傳統的自家火炕烘乾和庭院晾曬烘乾,後演變成土房建爐烘乾,到目前的現代化、自控化烘乾,極大的提升了產品的加工能力和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該加工廠為全省最大的烘乾加工車間,烘乾加工流程為車間清洗-擺盤-晾曬-烘乾-挑選-入庫6道工序,車間加工產品面向全市乃至周邊縣市。
 

    全鏈條無硫化烘乾加工 提升產品附加值
 
    霍春林稱,在沒建加工廠之前,只能採取簡單的室外晾曬方式,因6月份平貝起收正值雨季,起收的鮮貝晾曬時間過長,容易霉變,影響產品質量。為了防止霉變,不得不用硫磺熏制的辦法,因用硫磺熏制的產品有藥物殘留,藥廠在收購時要進行脫硫處理,導致商家壓價收購,降低了產品的價格。自從加工廠建成後,充分解決了鮮貝起收後不能長久存放和低價銷售的問題,鮮貨起收後能夠及時進入加工廠烘乾加工,免去了硫磺熏制的環節,實現全鏈條無硫化烘乾加工,極大的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強了應對市場抗風險能力和價格波動,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霍春林表示,加工的平貝和五味子等中藥材產品已達到國內藥檢標準,烘乾的人參已達到出口歐盟的標準。目前烘乾加工產品已遠銷吉林靖宇、河北安國、廣州清平、廣西玉林、安徽亳州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做大做強綠色種植
 
    霍春林不僅是當地加工大戶,還是種植大戶。他說非常感謝省、市政府對種植與加工方面的政策扶持,不僅對區域內中藥材規模種植面積200畝以上的種植戶給予補貼,還對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經營、中藥材設備及專用肥料研發、生產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企業貸款按照年利率5.5%進行貼息。
 
    霍春林為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他稱,他的平貝母基地種植面積90畝左右,一畝地投資在20萬左右,兩年產出標準可以翻四倍,一垧地收益80萬(15畝),產出後進入加工廠,每斤鮮貨提升值在1.5——2元。霍春林說下一步,要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種植上,做大做強綠色種植,從糞肥到生物菌肥,下足功夫。同時要擴大種植面積,增加中藥材品種,推動中藥材發展,尤其是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讓當地藥材當地成藥,不要「北藥南運」,免去中間環節。(記者 王琳)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