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東是一個有着光榮鬥爭傳統的革命老區,為全國民營經濟發源地之一,素有「百工之鄉、商貿之城、民營之都」的美譽。該市挖掘衡寶戰役遺址、團山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修繕賀綠汀故居、袁國平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打造黨史經典環線、經典基地、經典活動,重溫紅色故事,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邵東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靈光殿鎮衡寶戰役雷打石戰爭革命烈士紀念陵園。黃曉衛攝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精神血脈
邵東紅色資源豐富密集、紅色傳統底蘊深厚、紅色基因生生不息,先後湧現出賀民范、匡互生、謝嵩、謝伯俞、袁國平、賀綠汀、李壽軒、嚴怪愚等大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人民音樂家賀綠汀創作的《游擊隊歌》等革命歌曲,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也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賀綠汀故居建於清同治四年(1866年),先後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該市投資1000萬餘元對賀綠汀故居等進行修繕保護。吸引了600餘個單位前來上黨課,培訓黨員幹部3萬餘人次。
衡寶戰役曾在該市靈官殿鎮發生過數十場激烈的大小戰鬥,留下了30多處烈士墓和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該市正籌資對衡寶戰役烈士墓進行修繕和保護,高標準修建了雷打石烈士紀念碑,前往緬懷先烈的人數達3萬餘人次。
邵東先後獲評全國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箱包和打火機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注塑打火機生產第一縣等殊榮,躋身全國百強縣、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全國治理能力百強縣。這些成績和發展,離不開骨子裏紅色基因的偉大力量,離不開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賡續發展。
踐行敢為人先 勇闖發展新路
位於該市斫曹鄉的野雞坪村,地處海拔600多米的石山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周南生為首的黨支部帶領廣大黨員群眾搬石山、壘石壩、鑿石洞、砌石坎、造新田,歷經六年艱苦奮鬥,創造了千年石山變良田的人間奇蹟。如今,野雞坪梯田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籌資150萬元建設的野雞坪精神陳列館成為邵陽市講習所和邵東市黨性教育基地,每年至少接待萬餘名黨員群眾參觀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新圖強、敢為人先」的野雞坪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邵東人。
邵東不沿邊、不靠海,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敢為人先的邵東商賈從「扁擔」「地攤」「作坊」起步,創造出「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邵東人,哪裏有邵東人哪裏就有市場」的商界傳奇,留下了「中國猶太人」的美名。邵東因勢利導,先後提出了「興商建縣」、「興工強縣」、「興工旺商」發展戰略,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目前,該市共有民營企業1.5萬家、個體工商戶8.3萬戶,民營經濟創造了該市80%以上的生產總值、80%以上的稅收、90%以上的就業崗位、100%的外貿出口。該市生產的注塑打火機佔全球市場份額70%,小五金、書包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的40%、70%以上,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永吉紅包的產、銷量和市場佔有率多年蟬聯行業桂冠,「南國藥都」廉橋中藥材年交易額突破82億元。
今年以來,該市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大力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春雷行動」百日攻堅戰,160個重點項目已開工154個,完成項目總投資50多億元。
搭建創新平台 引領產業騰飛
近年來,邵東大力實施「興工旺商、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建設成以湘商產業園為主體,仙槎橋五金、黑田鋪印刷、廉橋醫藥、團山打火機等特色園區為支撐的「1+4」工業園區發展格局。
該市先後出台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意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等支持文件,並成立鼎成國投擔保公司,設立2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4億元創投基金,為企業提供股東式服務。截至目前,邵東湘商產業園入園企業298家,投產企業198家,被評為「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的園區」。
邵東率先在中西部地區縣級層面建立了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現已申請國家專利400餘件,柔性引進院士、國家級人才30餘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近50家,為100多家企業提供「量體裁衣」式技術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機器換人」。
該市着力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實驗區、中部地區商品物流集散區、湖南輕工業振興發展先行區三張名片,形成了以五金工具、打火機、皮具箱包、印刷包裝為主的特色輕工產業集群;以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主的新興產業集群。並圍繞中工矽谷、易寶流動支付平台等建設項目,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創買賣、產銷、線上線下一體的工業互聯網新經濟。
「唯有奮鬥,方能致遠。我們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以黨史照亮前行之路、洗滌心靈之塵、激發奮進之力,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動邵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強大動能。」對於未來的發展,邵東市委書記周玉凡信心十足。(記者 劉洗涌 通訊員 鄧星照 魏志剛 劉昭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