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看病,去「大醫院」似乎成為大多數人的一種習慣,「掛號難、排隊長、一床難求」,而小醫院卻往往「無人問津」。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突然來襲之時,面對「首診負責制」的鄉鎮、村級醫療診所成了擺設,瀋北新區推進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的實踐,讓一股「就醫潮」正在回流。
組建醫療集團 就醫上線「雲醫院」
經過近一年的籌劃,今年2月1日,以瀋北新區中心醫院為龍頭,整合區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及其醫療機構共計53個醫療單位的瀋北新區醫療集團掛牌成立,形成三級診療緊密型「醫共體」,建立唯一法人治理結構,投資專項資金2億元,搭建起「智慧醫療」平台,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居民健康水平,集團醫生可以實時坐診、居民隨時在線遠程就診「雲醫院」,實現區域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區、康復在社區」。
招人才引技術 「大病不出區」有底氣
6月的一天,新區居民張鳴突發腦出血到區中心醫院急診。「需要馬上做開顱手術,神經外科佟主任負責主刀。」瀋北醫療集團理事長、中心醫院院長卞威親臨現場指揮搶救。在這場與死神賽跑的較量中,中心醫院贏了。腦出血開顱術的成功,標誌着區中心醫院招人才、上設備、引技術提檔增速,介入導管室、心內科、胸外科開啟新篇章。眼底病激光治療新技術、微波消融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斷肢再植術、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動脈瘤介入治療等也獲得了業內一致好評。近日,醫院又與長春一汽總醫院合作,為Ⅱ型糖尿病患者成功實施了腹腔鏡下腸流轉手術,讓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人才荒」是醫療末梢神經的大難題。醫療集團探索「區聘鄉用、鄉聘村用、定向派遣」等形式吸引人才,同時開展鄉村醫生全員培訓、考試,基層醫生委培,技術骨幹下基層坐診、查房、指導等,有效提升了全區醫療人員的業務水平。
納入醫保統籌 「小病不出村」有保障
要改變人們的就醫模式,就要激活最基層的醫療機構。成立醫療集團前,村衛生室一直沒有納入醫保門診統籌結算,如今,升級改造後,已有11家標準化村衛生室可以進行門診統籌結算。「現在,有小毛病到村衛生室就能看病拿藥,情況嚴重了,衛生室能通過線上醫療遠程會診,還能通過綠色通道向上轉診,不用個人操心,真是太方便了。」大辛二社區村民孫秀華說。
小洋河村民呂某患有嚴重的腰病。體檢第二天,他就帶着簽約卡來到中心醫院,享受120元優惠做了核磁共振,疼痛科請北部戰區總醫院專家進行了遠程會診和來院手術,僅花了200多元錢,呂某的腰就不疼了。其實,呂某並不知道集團承擔了2000元外請專家的會診費用。
醫生簽約家庭 「三早」守護健康
為了從治病轉向以預防為主,讓百姓少得病、少住院,瀋北新區紮實推進家庭簽約服務,購置多功能體檢車巡迴開展健康體檢服務,關卡前移,通過疾病早篩查、早干預、早治療,實現不花錢、少花錢、看好病的健康守護。
截至7月15日,4輛移動健康體檢車先後開進42個社區,32278名居民獲得簽約服務, 38人因病情需要減免外請手術專家會診費10.4萬元。獲得簽約的居民還享受每年一次健康體檢、普通門診(大型檢查)享優惠等7項惠民政策。
黃家街道李某因膽結石、膽囊炎,求醫時被告知做手術需數萬元。李某生活拮据,後來到集團中心醫院就診,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康復出院。結算個人自付費用為7000餘元。通過控制藥品費、衛材費、住院費降低患者的自費費用,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醫療改革的紅利。(王藝橋 瀋北新區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