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之際,我們想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在追尋合肥第一代產業工人奮鬥的青春足跡同時,將當年他們那種為了建設新中國而甘於奉獻、艱苦奮鬥、創新創造的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7月30日,合肥市瑤海區聯合安徽電視臺,共同啟動瑤海區“尋找曾經那個少年”主題活動。
中共瑤海區委負責人表示,作為瑤海區黨史學習教育系列主題的一部分,這將為現在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和瑤海轉型發展凝聚更多的精神力量。
上海青年援建合肥 無悔青春倍感欣慰
啟動現場,收到全場最多敬意的人,是來自瑤海區的一批老退休工人。他們都是上世紀50年代起,為了回應建設新中國的號召,胸懷報效祖國、建設合肥的青春理想,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來援建合肥的上海青年,並且一輩子都留在了合肥這片為之奮鬥的熱土上。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省市乃至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等。
合肥曾經的工業城區——瑤海區有著輝煌的過往。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作為新中國建設完整工業體系的承載地,瑤海區(原合肥東市區)逐漸擁有鋼鐵、棉紡、化工、機械、電器為代表的關係國計民生、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代表著合肥工業的最高水準,成為合肥市乃至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工業基地。上世紀50年代起,50多家上海企業集體內遷到合肥,奠定了合肥工業的基礎,而一大批來自上海的優秀青年人,用青春鑄就了合肥的第一次產業輝煌。
“我來合肥後,在安紡廠做技術工人,負責車間的降溫工作,這一幹就是一輩子。”現場訪談環節中,面對主持人的提問,昔日的“少年”蔡先恂談自己的工廠、專業和工種,依然神采飛揚、自豪滿滿。而他的老伴餘美娥提起當年離滬赴肥的人生抉擇,臉上滿是笑容:“他說合肥很好,我就來了,而且很值,因為合肥今天發展非常的好!”
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蔡先恂和餘美娥先後於1954年、1958年從上海來到合肥。這一來,就是一輩子,倆人從大上海的小情侶變成合肥工業戰線上的夫妻檔。半個多世紀以來,合肥工業從零開始,一大批“蔡先恂”“餘美娥”這樣的優秀青年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奮鬥、奉獻,把個人的無悔青春寫進了新中國合肥工業的成長史,並為合肥今天飛速的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倍感自豪和欣慰。
彰顯精神激勵奮鬥 轉型發展足音鏗鏘
據瞭解,作為昔日在全省乃到全國有影響力的老工業城區,今天的瑤海迎來了長三角一體化、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三大機遇疊加,新時代轉型發展的足音鏗鏘有力。近年來,瑤海區更是堅持“工業立區”發展戰略,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大健康產業、建築產業、金融商貿業、文創產業作為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迅速,城市發展的動能日漸澎湃。該區剛剛過去的第五次黨代會,再次厘清了“產業立區”的辦法和路徑,提出了“六新六跨越”,矢志打造“轉型發展示範區、東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興增長極”,一系列重大專案落地,合肥東部發展引發廣泛關注。
“我們將以一地的發展歷程為視角,在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回望一代人的奮鬥青春中,凝聚瑤海區發展的最大共識,形成合肥東部轉型的最大合力。”記者進一步瞭解到,瑤海區“尋找曾經那個少年”主題活動啟動後,接下來將開展一系列徵集、訪談和紀錄等,對合肥工業歷史發展的人、事、物、績進行挖掘、整理、歸納,通過加工、創作,形成一批融媒體作品,彰顯前人精神,激勵後人奮鬥,為建設合肥東部新中心,打造轉型發展示範區、東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興增長極積蓄更多智慧和力量。(記者 吳敏 孫軍 通訊員 解琛 關堂所 張思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