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非遺,天地間綻放,各族兒女展風采,百花齊放。10月14日上午,「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新疆美術館開幕。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的成員,新疆文化繁榮發展是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必將進一步促進新疆與兄弟省區市的交流互助,進一步講好美麗新疆故事,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積極作用。
木壘哈薩克刺繡也稱「手綉」,從選料,繪圖、刺繡、直到成品裝飾有幾十道工序。
記者現場了解到,「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以「文化的瑰寶·人民的非遺」為主題,展會匯聚209項特色獨具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規模創新疆歷年非遺展之最。活動融合「線下觀展」與「線上雲展」兩種模式,包括非遺項目靜態展覽、傳承人活態展示、「沉侵式」互動體驗、專場演出、現場直播、非遺「三進」(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等豐富內容,讓非遺煥發時代光彩,走進日常生活,講好鮮活生動的「中國故事」。
出生於陽泉曲鄉老營坪村張金連女士的剪紙作品!近年來,她創作的作品分別參加了國家、省、市級的比賽及展覽,並獲得了不少獎項。
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文說,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多樣、內容豐富,以其豐厚的文化內涵見證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真實歷史,印證了多元一體中華文化在新疆兼容並蓄、交相輝映的發展脈絡。這次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在新疆舉辦,是黨和國家對新疆工作的又一次關心和支持,必將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潤疆工程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更大作用。
天津泥人張彩塑自張明山先生創始流傳至今,今已有一百九十年多年歷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在取材方面主要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古典文學,戲曲人物,在製作手法上追求以形寫神,能真實地刻畫出人物性格、體態風骨。人物間氣息流動,令人沉浸其中。用色敷彩,麗而不華,素而不舊。
目前,新疆已基本建立國家級、省(自治區)級、市(地)級、縣(區)級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4項、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15項。新疆公布認定的非遺傳承人5654人,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2人、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549人。
湘繡是我國的四大名綉之一,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2006年湘繡被錄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 以線潤色」,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絲線進行刺繡。保留畫稿原有筆墨神韻的同時,增添了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自治區文博院黨組書記侯漢敏說,藉助此次非遺展,新疆將搭建起一個集成果展示、文化傳播、宣傳推廣為一體的長期平台。展會期間,非遺傳承人除了交流互鑒,還將與市場充分接觸,各地非遺傳承人也可通過市場銷售檢驗自己的作品和產品,及時全面了解大眾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藝,實現手藝價值。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展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新疆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化潤疆」工程落地生根,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了解,此次非遺展由文化和旅遊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承辦,對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遊廳(局)共同協辦。展覽從10月14日持續至10月19日。(記者 張麗 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