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香港分論壇在京港兩地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針對香港目前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打造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規劃,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女士今日在接受本報记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香港目前綠債市場結構以政府綠色債券為基礎,以金融機構為發行人主體,幣種偏向美元債,2019年在香港發行綠債中的美元債券佔比81%,港元債券佔比為13%,人民幣債券佔比為6%。鄂志寰建議:
1、繼續提升香港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度。2018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為合資格的綠色債券認證費用和其他支出提供資助,上限為每筆80萬港元。在該計劃的支持下,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100%具備外部審計記錄,81%具備發行後資訊披露,整體市場透明度較高。
2、吸引更多內地機構來港發行綠色債券,推動香港和內地建立「綠色通道」,並爲籌集國際投資者綠色資金提供理想的平臺。
3、加快推動香港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境內外綠色債券標準存在較大差異,香港地區普遍採用ICMA等主流國際綠色債,二者存在一定差異。2020年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新版目錄剔除了國際爭議較大的煤炭清潔利用和清潔燃油類別,解決了國內外綠債標準的技術障礙。在國際可持續金融平臺下、由中國及歐盟所領導的綠色分類目錄工作小組計劃於2021年年中前制訂「共通綠色分類目錄」,而香港地區亦將加入該標準。統一的綠色標準有利於實現境內外綠色資本的「互聯互通」、將內地的綠色項目連接至國際投資者,也有利於規範市場活動、防範「漂綠」(Greenwash)風險,從而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綠色樞紐的地位。
4、藉助「債券通」南向交易的東風,進一步拓寬綠債投資者基礎。在港掛牌的綠色債券納入首批債券「南向通」的範圍,將為內地投資者透過香港投資國際綠色債券產品開闢全新管道,也爲香港綠色債券市場拓寬投資者基礎,北水南流將為香港綠色金融市場帶來嶄新活力。(記者 楊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