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以「共築產業服務生態,共享數字發展機遇」為主題的2021成都大數據產業生態服務大會在成都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譚建榮和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周學立,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盧鐵城等領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程飛,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等科研機構代表,以及相關行業專家、金融機構、行業協會、成渝兩地大數據企業代表出席,聚焦大數據產業發展熱點領域,共建產業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盧鐵城在致辭中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374億元,在蓉大數據企業超過700家,產業從業人員約11.2萬人,大數據發展指數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三,中西部第一。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程飛在主題演講時指出,數字能力是驅動城市群增長的核心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是推動區域數字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成渝兩地需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整合,在數碼技術創新和數字產業發展方面的結合與互補。
成渝數字生態發展均為趕超壯大型,即已經構建了一定數字生態基礎,部分維度還有空間;而成渝數字生態模式均屬於應用驅動型,即城市在數字產業、社會生活等應用場景方面表現突出。他認為,兩地應相互借力,發展優勢產業,在智能製造和數字產品零售等行業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同時要相互協調,在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崗位及人才隊伍的差異進一步加強建設人才匹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則表示,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孤島已成為制約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算力多元泛在+網絡智能一體」將驅動算網融合創新發展。目前,高性能計算「雲化」已成為一種創新算力服務模式,側重於解決「用」,將企業從「建」中解脫出來,對通用超算和行業超算提供更廣闊的應用前景。高性能計算雲將成為數字變革的算力賦能底座,滿足千行百業數字轉型對高性能算力的差異化、定製化需求。
在圓桌論壇環節,在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的主持下,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戴超、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帆、58集團HRG企服事業部副總經理王鵬、畢馬威(中國)數據治理諮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陳立節,圍繞「如何構建大數據時代的產業服務生態」,進行了熱烈的思維碰撞。
顏陽指出,成都大數據產業下一步發展可從四方面進行,一是大數據交易中心要把商品交易模式完全轉型,二是要零信任的方式和動態可授權的微可信的方式相結合,三是要嘗試做數字稅方面的突破,四是要做結構化調整,使得生態變得更加的有效和諧。
戴超認為,大數據產業目前的核心問題在行業的滲透和核心技術、核心架構以及核心產品的突破上,要充分發揮民營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動力,和國有的聯合起來,在公共數據開發共享這一塊繼續探索和創新。
張帆認為,未來,AI將成為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或服務,傳統工作將通過數碼化能力,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運轉。
王鵬表示,58人才大數據系統可以分析產業、行業人才的緊缺程度及轉移情況等深度數據,為各地政府提供人才工作決策支撐。
陳立節介紹,許多企業在審計、年報等方面面臨着數據無法打通、披露時效性慢等多種問題,畢馬威通過構建數據綜合治理體系、搭建管理會計的數碼化體系等數碼化系列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經營決策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會上,成渝兩地科研機構、行業社團、金融機構、企業代表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將圍繞大數據、數字經濟等產業方面開展研究合作;四川省大數據產業聯合會、成都市大數據協會、重慶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協會將聚焦平台搭建,實現行業資源共享;成都市大數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知易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將開展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服務;四川發展大數據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將共同推進四川省各地市政府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快政務管理的信息化、數碼化、智能化轉型。(記者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