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生民歌節,是民歌的盛會,是文化的盛宴。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1中國原生民歌節將於12月17日至19日在重慶舉辦,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音樂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來渝進行集中展演,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胡雁在會上表示,中國原生民歌節是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同意我部保留舉辦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兩年舉辦一屆。2021中國原生民歌節將全面展示我國各地區、各民族傳統民歌,為傳統民歌及傳統音樂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搭建展示、交流、弘揚的平台,加強各民族民歌的交流溝通,進一步弘揚中國民歌的精神追求和時代價值。
2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集中展演
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朱茂介紹,本次民歌節以「歌唱美好新生活」為主題,由文化和旅遊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黔江區人民政府、石柱縣人民政府、彭水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活動採取「壓縮活動規模和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包括開幕式演出、原生民歌展演、原生民歌專題學術研討會(線上)、原生民歌進景區、中國民歌專題文獻特展(線上)和閉幕式演出等六大主體內容。其中,將於12月17日和19日分別在重慶彭水縣舉辦開幕式演出和在重慶黔江區舉行閉幕式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幕式演出的15個節目中,不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侗族大歌《歡樂侗家人》和苗族民歌《嬌阿依》,還有榮獲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原生態組金獎的彝族表演唱海菜腔《金鳥銀鳥飛起來》,以及川江號子《四平腔上起伏橈》、土家族民歌《阿啦調情歌》、藏族歌舞《炯卓》等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歌表演。
為配合中國原生民歌節的舉辦,進一步加強對原生民歌的研究和闡釋,還將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辦原生民歌專題學術研討會,屆時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圍繞「原生民歌本體研究」「原生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原生民歌資源創造性轉化研究」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據瞭解,本次民歌節共收到來自31個省(市、自治區)推薦選送的展演節目249組,累計報名參演人數達1300人,在經過專家遴選後,最終確定39個節目展演,展演人數達191人,39個展演節目涉及38個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達24個。展演節目既包括《太陽出來喜洋洋》等歌頌美好生活的經典曲目,也包括了傳統的勞動歌曲,還包括《心中的歌兒獻給黨》《沂蒙山小調》等獻禮建黨百年的優秀曲目。
打造渝東南文旅融合新動力
作為文化和旅遊部2014年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渝東南地區亦是重慶重點推動發展的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朱茂表示,此次將原生民歌節這一全國性的藝術盛會放在位於渝東南的黔江、彭水和石柱等地舉辦,有助於發揮渝東南地區民族文化匯聚優勢,充分展現渝東南地區民歌資源和傳統音樂類非遺保護傳承成果,提升重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據瞭解,渝東南地區是土家族、苗族集聚地,該區域民族特色鮮明,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富集,孕育了南溪號子、苗族民歌、酉陽民歌、秀山民歌、石柱土家囉兒調等5項傳統音樂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1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代表作品《黃楊扁擔》《太陽出來喜洋洋》等傳唱全國經久不衰。
近年來,渝東南地區的文化保護傳承取得豐碩成果。其中,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其「石柱土家囉兒調」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持續推動石柱民歌文化保護傳承的過程中,石柱縣編撰出版了《石柱土家囉兒調》等國家級非遺項目學術研究叢書,整理收錄「囉兒調」傳統歌曲426首,圍繞慶祝建黨百年創作「囉兒調」100首,「囉兒調」新曲《抗疫情抓生產》榮獲重慶非遺抗疫作品一等獎。還培養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名,市級、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47名。 石柱民歌也將借助此次展演提升土家民族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推動石柱文旅資源整合、產品組合、業態聚合,為石柱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新引擎、提供新動力。(記者 蔣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