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河南省鄭州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鄭州市加強防洪防澇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城市防洪防澇規劃體系建設。
近年來,鄭州市大力推進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建設,城市防洪防澇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自然調蓄空間不足、防洪防澇設施建設滯後、防洪與防澇缺少統籌、規劃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加快推進城市防洪防澇規劃體系建設,根據國家、省、市有關「7·20」特大暴雨災後重建工作要求,鄭州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要統籌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建設,統籌城市水資源利用和防災減災,統籌城市防洪和內澇治理,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流域防洪、城市防澇設施等規劃,逐步完善防洪防澇規劃體系;堅持防禦外洪與治理內澇並重、生態措施與工程措施並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針對「7·20」特大暴雨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找准薄弱環節和短板,開展防洪和內澇治理規劃編制,全面解決內澇頑疾,妥善處理流域防洪與城市防澇的關係;依據全市自然地理條件、水文特徵等因素,劃分風險等級,確定治理策略和規劃建設任務,老城區結合更新改造,補齊防洪防澇設施短板,新城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防洪防澇設施;加強資源規劃、水利、城管、城建、園林、氣象、應急等多部門溝通協作,建立協作協商溝通機制,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和技術團隊,全過程參與和指導,共同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區域流域保護、河網銜接、設施有效、應急能力提升等關鍵問題的應對措施,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實施性。
到2025年,主城區河道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市域其他河道防洪標準達到20~50年一遇。城市重要地區達到小時降雨50.3毫米(5年一遇)不發生積水,一般地區達到小時降雨44.8毫米(3年一遇)不發生積水。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超出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條件下,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功能不喪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到2035年,城市防洪防澇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河道防洪標準與城市建設相適應,總體消除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
如何科學建立鄭州市防洪防澇工程規劃體系?《實施方案》明確,要針對「7·20」特大暴雨災情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短板,遵循系統化治理原則,構建專題研究為基礎、數字模型為支撐、綜合規劃為統領、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為抓手的「31382」規劃體系,即開展3個專題研究、建立1個數字模型、編制3個綜合性規劃、深化8個專項規劃、制定2個實施方案。
開展暴雨強度公式修訂及雨型研究、內澇高風險及重要地區應對方案研究、特大暴雨下超標降雨應對措施研究3個專題研究。其中,在鄭州市現行暴雨強度公式基礎上,補充近20年降雨氣象資料,研究適合於地區降雨規律的暴雨強度公式和設計暴雨過程,為防洪規劃、防澇規劃編制提供基礎。
建立雨水數字模型,採用InfoWorks ICM(城市綜合流域排水模型)等模型軟件進行水力模擬,評估城區現狀的排水能力與內澇風險,找出問題短板;對超標降雨下城區地面積水情況進行模擬,評估識別城市內澇風險區,劃分內澇高、中、低風險區,繪製內澇風險圖,並提出應對策略。
編制鄭州市防洪規劃、城市防洪規劃和排水除澇綜合規劃3個綜合性規劃,並開展8個專項規劃編制或專項設計。提高河道防洪標準,編制主河道綜合治理專項設計;統籌全市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編制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專項設計;實施水庫除險加固提升,編制水庫「一庫一案」專項規劃;保障南水北調乾渠安全,編制南水北調乾渠兩岸防洪防澇工程規劃;提升金水河等河道防洪排澇功能,開展金水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專項設計;提高管網和泵站標準,開展管網和泵站提升規劃;開展雨水行泄通道規劃;開展河湖水系、調蓄設施藍綠線規劃。
依據綜合性規劃和專項規劃方案,結合「7·20」特大暴雨災害暴露出來的問題短板,以內澇嚴重區域、災害損毀嚴重區域、應急管理薄弱為重點,系統梳理受災損毀排水管渠、泄洪通道、蓄水調蓄等設施,謀劃五年城市內澇治理和災後重建項目,編制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記者 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