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為慶祝廣東丹霞山和和湖南張家界共同入選世界地質公園18周年,推動兩地深入持續做好具有國際代表意義的地質遺蹟保護和利用,吸引公眾關注地質遺蹟保護關愛地球家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和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簽訂了友好姊妹公園協議,正式確立友好姊妹公園關係。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謝錦樹攝)
2004年2月,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科文地球科學部正式啟動了全球世界地質公園建設項目,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雲南石林、河南雲台山、河南嵩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等八家中國地質公園榮膺全球首批獲得世界地質公園桂冠。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群峰疊翠的張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如詩如畫的黃山花崗岩地貌、奇石林立的石林喀斯特地貌...首批入選的8家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地貌特色在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國際代表性,不僅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地質多樣性,而且展示了不同地貌不同地域的景觀多樣性,成為無數遊客嚮往的既能夠了解地球演化歷史又能夠欣賞地質之美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其中黃山、張家界、石林、廬山、嵩山和丹霞山又先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舉世聞名的雙冠名山,各地政府均把地質公園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最為重要的工作任務,公園之間交流互動日益頻繁,締結友好姊妹公園也成為共同進步的最好路徑。
丹霞山天柱峰(蔣清剛攝)
據了解,按照《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締結姊妹公園協議書》要求,雙方今後將在公園保護管理、規劃建設、科研監測、品牌建設、旅遊推廣、公眾科普及社區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互動,將建立合作機制、設立聯合機構以持續推進信息共享、推動客源互送,旨在多方位地促進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助力地質公園網絡建設,推動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
丹霞山和張家界共同舉辦「世界地球日友好姊妹公園互助互展」活動
據悉,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2019年以來共同發起和舉辦了「世界地球日友好姊妹公園互助互展」「第二屆亞太地區地質公園周」,共同為兩地市民和遊客提供了優質的科普服務,架起了旅遊目的地互通平台。長期以來,兩地堅持共享專家智庫和世界遺產監測與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工作經驗,中山大學張朝枝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蘇德辰教授、黃河清教授等均為兩地發展地質旅遊給予了大力支持;2010年5月,張家界盛情接待世界遺產評估專家桑賽爾先生全力支持丹霞山當年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2019年7月,張家界派出觀察員參加「丹霞山科普志願者訓練營」,實地體驗丹霞山科普志願者品牌活動的組織並深入調研丹霞山科普工作;兩地旅遊企業也互動不斷,努力推進客源互換、市場共享。
張家界武陵源世界第一橋(公園供圖)
兩家姊妹公園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沉積地貌。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面積398平方公里,公園內包含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岩溶峽谷、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造古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蹟,擁有全球極為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案例。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平方公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地貌發育在全球中最典型和最豐富,是丹霞地貌研究最充分的地區,以科研科普為主導的科學名山名聞遐邇。兩家地質公園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與探索,在旅遊發展、社區建設、科普宣教、人才隊伍建設、地質公園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雙方也將以締結友好姊妹公園為契機,推進兩地更深層更廣泛的合作,制定切實的合作計劃,出台系列優惠政策,讓兩地市民和廣大遊客得以共享合作成果,為地質遺蹟保護和利用、可持續旅遊、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遺產品牌建設貢獻中國智慧。5小時直達高鐵拉近了兩地市民和遊客的距離,地相近,情相連,人相親,必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華中華東兩大客源市場的互動,助力韶關和張家界兩個山區生態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共同財富和珍貴資源。加強地質公園之間的友好往來,深化地質公園間的交流合作是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的任務之一。近年來,丹霞山地質公園主動加強與其它世界地質公園的交流學習,2004年與安徽黃山締結首個友好姊妹公園以來與國內外23家地質公園及世界遺產丹霞山確立姊妹公園關係,張家界將作為丹霞山第24家友好姊妹公園將成為首個以年度為單位開展互動交流工作的姊妹公園,雙方將於近期制定實施互動計劃,攜手開啟兩地全方位深層次開展合作的新篇章。(李貴清 李芳)
頂圖:張家界武陵源西海泛舟(公園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