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就要修訂了,今天想聽聽大家對修訂草案的意見建議。」近日,又一場立法意見徵求座談會在江海區禮樂街道英南村召開。在江門市江海區,小小聯絡站詮釋着「全過程人民民主」大氣象。
作為廣東首個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繫點,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把立法「大門」開到群眾「家門口」,高頻次舉行各種法律草案意見徵詢、立法調研、考察活動,以基層生動實踐豐富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
村民切身體驗民主獲得感
座談會當天,除了葡萄、腊味行業的代表,禮樂街道分管農業的負責人、水產養殖戶、人大代表以及立法意見收集員、村居法律顧問等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息息相關的代表都集中到了會議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現場氣氛熱烈。
在江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余志堅看來,「這次的徵詢又有不同,直接走進村居、人大代表聯絡站,也走進了村民議事會。」立法聯繫點、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的有機融合,不僅拓寬了立法聯繫點收集意見建議的渠道,更為人大代表履職增添法律的聲音,開闢新天地。
「一名種葡萄農戶的意見建議,可以到達全國最高立法機關,還有望被採納,非常有獲得感。」作為禮樂葡萄行業的代表,立法意見徵求座談會召開前,鄧成暖已經反覆閱讀學習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草案相關內容,徵求農戶的意見,並在文件上勾畫了自己關注的重點,在一旁寫下對應意見。
「第9條『國家引導、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我建議改為『國家引導、推廣農產品組織化、標準化生產』。」禮樂街道司法所所長曾秀梅認為,目前每家每戶各自經營的家庭模式限制了農業生產化的發展水平,不利於形成生產的規模效應。因為規模小、離散化的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家農產品質量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這個意見徵詢很及時。」新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人大代表李壯倫提出,建議農藥、肥料、農用薄膜等農業投入品的包裝物和廢棄物的回收,應該由地方適當予以補貼。
村口的會議室里,火熱的座談會將當天的徵集活動推向高潮,大家雖然身份立場不同,卻都很有感觸,積極為國家立法獻策,在場的村級法律顧問也就立法背景、意義必要性以及每條建議的可行性等提出專業意見,最終通過一場徵詢會,共收集基層意見建議19條。
英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日強表示,這次座談會是英南村基層立法聯繫點聯絡站啟動後,首次接受區人大常委會的委託開展國家立法項目意見徵求工作,「本次徵詢會切實讓大家感受到全過程民主,我們黨常說,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全國人大尊重基層村民的意見,採納有價值的立法建議,就是最好的民主獲得感」。
全過程人民民主紮根最基層
要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樹幹「枝繁葉茂」,民主的「根系」就要深深紮根基層,生根發芽。作為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繫點,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已在外海、禮樂、江南3個街道辦,26個區直部門,9個村(居)委會,12個人大代表聯絡站,4個商會,3個行業協會設立了共57個立法聯繫單位,構建了立足江海、覆蓋江門、類型豐富、要素齊備的工作網絡,由全體人大代表、63名立法意見義務收集員、33名專家顧問以及專業律師組成聯繫點傾聽民意的「矩陣」。
江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易立認為,禮樂街道英南村便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聯絡單位。去年,英南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和「全國農村社區治理示範村」,村內不僅打造有法治公園、法治長廊等硬件設施,還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學法活動,充分實現法治與自治、德治的有機融合,法治基礎紮實。
為用好用活村資源,對照標準要求,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與禮樂街道人大工委共同策劃、發力,將英南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為「市基層立法聯繫點聯絡站+代表聯絡站+村民議事會」三合一聯絡平台,以立法聯繫點聯絡站為中心,發揮村黨支部、村民議事會、人大代表聯絡站等的作用,更好地為法規草案意見徵詢、立法意見建議徵集提供平台,提高基層群眾和社會單位的參與度。
除了英南村這一聯絡單位,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其他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的聯絡點也組成了一個紮根基層的「矩陣」。如處於城鄉接合部的各街道辦事處,不僅有城市居民,還有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可以使立法聯繫點更加全面掌握不同群體的立法需求;各大行業協會會員企業眾多,企業代表性強,可真正聽取來自一線大中小企業的立法意見。
「在村居中產生的立法意見,是接地氣的,貼民心的。相信接地氣的法律,在實踐中是能行得通、真正管用的。」余志堅看來,走入村、社區後,社情民意的「連心橋」搭建起來了,民意紛至沓來,基層立法聯繫點的實踐不斷向最基層走去,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應有之義。(記者 盛芳齡)
頂圖:禮樂街道英南村基層立法聯繫點聯絡站召開立法徵求意見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