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已成全球共識,中國宣佈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生態地位凸顯。保護母親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方面注重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大力推動「雙碳」,積極拓展綠色產業,取得顯著成效。
6億打造建設數字雙碳總部
作為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在拓展綠色金融、碳交易等方面具有極強優勢。2020年,兩江新區啓動「星火·鏈網」國家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超級節點和區塊鏈產業應用創新集群。
今年3月,重慶億鏈縱橫科技有限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註冊成立,規劃總投資6億元,建設億利數字雙碳總部項目。該項目依託「星火·鏈網」骨幹節點,旨在打造服務「個人、政府、企業、核查、咨詢、監管機構」的綠色數字資產區塊鏈基礎設施。
重慶億鏈縱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將區塊鏈融技術融入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中,能夠強化碳披露、碳管理,實現供應鏈追溯、數據分析與價值閉環等。億鏈縱橫作為億利集團的成員公司,將依靠億利集團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豐富經驗,以大數據、AI、區塊鏈和其他分布式技術為基礎,在降低成本和風險的同時,實現綠色金融的認證、流通和交易。
據介紹,億鏈縱橫運營的核心之一是利用星火·鏈網,實現從碳足跡、企業碳賬本、園區碳監測平台到碳資產管理、碳交易平台等全場景應用。其中,在碳資產管理與交易方面,是基於區塊鏈隱私保護、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將個人、政府、企業、機構的碳行為情況在賬本上進行管理,與地方政府、行業乃至國家制定碳排放權標準,並引導個人、政府、企業、機構節碳在鏈上進行排放交易。
耐德新明和以「綠色」「低碳」為底色
垃圾中轉細分市場「領跑者」
力推「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替代、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成為必然選擇。位於重慶市巴南經濟園區的耐德新明和,長期深耕於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聚焦市政環衛的建設,以及市政環衛裝備的研發、生產等,不斷推進垃圾收集、轉運等領域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被譽為中國垃圾中轉站細分市場的「領跑者」。
耐德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林駿宇指出,垃圾處理既是環保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踐行「雙碳」目標,企業一方面從綠色製造、智能製造上著手,對傳統工藝進行技術升級,包括在工藝製造環節引入機器人,在產品塗裝上引入環保漆,降低萬元產值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達到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一方面從技術創新進行著手,不斷降低使用成本、能源消耗,包括從研發、製造、銷售等環節進行環衛裝備的新能源化、智能化。
據介紹,在投放環節,耐德新明和率先採用了分類智能櫃、智能平台,並推行了二維碼溯源及積分兌換功能,從前端促進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在收集及運輸環節,著力提升環衛作業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裝備環保作業及能耗減碳。在處置環節,實現了廚馀垃圾的無害化及資源化。據瞭解,截止2021年,企業已在全國建設了350多座大中型轉運站,每天處理近10萬噸生活垃圾,在超大型垃圾中轉站市場份額高達17%,居於全國領先位置。
「十四五」聚焦重點領域綠色發展
「十四五」期間,重慶如何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今年2月,重慶市印發了《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規劃》提到,「十三五」期間,重慶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高至19.1%、25%。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建成綠色工廠115家、綠色園區10個,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35家、國家級綠色園區3個,園區工業集中度達到84%。重慶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9.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計下降21.88%。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繆為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時期,重慶將聚焦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以及用地結構「四個結構」的調整,從優化增量和升級存量兩手發力推動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從供給和消費兩端施策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從基礎設施、工具裝備以及組織方式等環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從國土空間管控、生態碳匯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續優化用地結構。同時,還將加快推進城鄉建設、農業農村以及新基建等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記者 童文武 蔣曦)
頂圖:億鏈縱橫以區塊鏈技術助力「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