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村,這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充滿著原生態氣息,小河邊的古民居倒映在水面,看上去就像一幅生動的水墨畫,這真是太美了,村中‘盧村三風’的竹牌隨處可見,散播著‘孝風’、‘德風’、‘和風’,帶孩子來這裏,真是來對了。”日前,來自合肥自駕遊的陳女士激動地說道。
宏村鎮雉山村又名盧村,地處皖南黟縣北部,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該村是以盧姓為主,聚居的古村落,始建立於南唐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內山巒環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挑出,一級級青石臺階,一座座石橋,皆是歷史的親歷者,當遊客遊走在這山村水鄉之間,別有一番情趣。
“厚植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延續一方水土的老味道;挖掘鮮明人文特質,才能激活一座古鎮的新味道。在城鎮化進程中,要多一些風貌保留,多一些文化底蘊。今天的宏村,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活化利用,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黟縣宏村鎮主官如是說道。
打造“一戶一景、一村一畫”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風文明。近年來,該村以文氣純鄉風,深挖文化內涵,依靠基層黨建整合資源,先後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4個村民自治組織,修訂《紅白喜事十二條》、《家風家訓》、《村規民約》,實現村中“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激化”。
文化振興還要有實實在在的投入。該村,以文氣助傳承。通過民間融資、政府補助的方式吸收社會資金460萬元,先後成功搶救性修繕了賢泰堂、述理堂、華生堂等瀕臨倒塌古民居,使得村內56幢明清古民居保存完好,其中被譽為“徽州第一木雕樓”的景點,每年更是吸引大量遊客駐足。
同時,該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實施“微改造、精提升”,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完成“三線地埋”、河道整治等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新建旅遊生態停車場、休閒廣場、道路亮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打造出“一戶一景、一村一畫”的格局,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底氣。
此外,該村還深挖民俗文化,每逢重大節日,組織村民開展雉山鳳舞等非遺活動表演,並以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為目標,相繼修復羊棧嶺古道,計劃打造出茶坦紅色教育基地。
如今,該村以文氣迎發展,依託田園風光和徽派村落特色,按照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盤活了村級固定資產,黨員、致富能手參與村級發展,轄區旅遊、民宿、油菜花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僅2021年,旅遊票房收入達到110餘萬元,擁有特色農家樂32家,村集體經濟增長至5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3000元。
用好資源,用活文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頭作用,積極推動盧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项目、盧村文化禮堂改造以及茶坦組高端營地项目的建設,通過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促進我村文化產業發展,為我村的全域旅遊奠定基礎。”雉山村書記劉志祥滿懷信心地說道。(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鮑豔旭 孔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