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在“夏收、夏種、夏管”關鍵時節,安徽黃山市黟縣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精准技術指導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這片田目前處在幼穗分化期,採用淺水勤灌的濕潤管理,促進花芽分化,及時適施水稻穗肥,視水稻苗期,畝施尿素2.5至5公斤,可配施2.5至5公斤氯化鉀,促進莖稈粗壯,抗倒伏,同時可增加稻穀的千粒重,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7月19日,记者走進位於宏潭鄉佘溪村的綠農家庭農場,一片開闊的田野間,農技人員正忙著為農民講解水稻田管技術。
“感謝農技員的指導和培訓,讓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增加不少收入。”農戶方國文說。據悉,方國文的家庭農場共種植水稻1100畝。
為充分發揮農技員“政策宣傳隊、科技傳播者、創新領頭羊”作用,黟縣堅持常態化到村走訪幫扶,精准掌握農民技術需求,送產業指導、送政策信息,採取“線上+線下”“基地+示範”相結合的方式,精心設置培訓內容,開展“五黑”、茶葉等特色產業技術培訓,並協助強村公司對村集體資源資產和閒置生態資源進行全面摸底,為下一步資源推介和“雙招雙引”打下基礎,摸排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問題。截至目前,專技人員共下鄉開展幫扶633人次,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90餘個。
科技上門,服務下田。該縣推深做實“千名幹部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2866”產業服務機制和“454”工作法,創新建立黨建引領環境整治、便民服務“連心卡”等工作機制。同時17個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對照特色農產品種養殖、入股分紅、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需求,深入謀劃了一批能夠實施、有潛力的到村、到戶项目,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動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全縣選派村實施项目59個,總投資2490萬元,其中產業项目15個,投資516萬元,目前取得實質進展的项目48個。(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鮑麗雲 韓丹妮 何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