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樂游天下

【萬水千山總是情】大藤峽水利樞紐獨創「雙魚道」護珠江生態安全

2022-08-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控制着西江流域面積的56.4%、西江水資源量的56%,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因大壩建設「橫斷」了魚類回遊,記者看到,距離大藤峽水利樞紐壩址不遠處建設了珠江流域重要的洄游魚類產卵場。近年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通過建設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仿生態魚道等設施,持續開展流域魚類繁殖、水質監測、魚類保育研究等工作,環境保護總投資達到9.11億元,建成「一中心、雙魚道、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水生態保護體系。

图片1.jpg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木江生態園景色優美

    獨特「雙魚道」佈置國內罕見

    為保護好原有水生魚類種群的數量和生活習性,大藤峽工程佈置了國內同類型水利工程建設中罕見的「雙魚道」。其中,黔江主壩魚道佈置在黔江右岸岸坡上,全長近3700米,魚類經壩下進魚口進入魚道,通過分設的汛期和非汛期魚道迂迴盤旋而上接入庫區,目前該魚道正在加快建設。2021年啟用的南木江副壩魚道位於南木江副壩左岸,壩下過魚通道模擬自然河道設計為形態深淺不一,蜿蜒多變的「下窪式綠河」,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物棲息地、魚類涵養地。

    「大藤峽水庫防洪調度時,水位變化較大,有近17米的落差,為此必須設計『雙魚道』,才能滿足2月至7月的過魚需求。」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環境移民部(魚類保育中心)副主任廉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南木江副壩魚道由兩條魚道以及景觀湖、總生態魚道段組成,具備全年過魚條件。

    大藤峽江段是花鰻鱺、唐魚、鰣魚等水生珍稀、瀕危魚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江中洄游魚類的重要通道。廉浩表示,不同魚類的產卵期、對水流速度的敏感程度都有不同,魚道的建設參數要根據「過濾」魚類的特徵確定。在建設期間通過多次模型實驗,模擬魚道中水流的流態,以及魚類游泳能力測試等保證過魚適應性。在2021年開展首次過魚效果監測工作中,監測到魚道內有齊氏羅非魚、、海南似鱎及廣東魴等21種魚類。

图片2.jpg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木江副壩魚道

    每年放流近350萬尾魚苗

    在南木江副壩魚道旁,不僅種植了500棵樟樹,還四處分佈着室外示範魚池。廉浩告訴記者,整個魚道建設有43個魚池,用來繁育每年增殖放流的魚類。

    除洄游性魚類採用過魚通道進行保護外,大藤峽公司還建設有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大藤峽魚類增殖放流站、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組織開展流域魚類繁殖、育種、保護、監測、研究、救護等多個方面的工作。運行以來,完成了烏原鯉、多線盤駒、赤眼鱒等6種珠江流域珍稀、特有魚類的親魚培育、魚苗繁殖和苗種培育的全過程技術熟化。

    「大藤峽魚類增殖放流站是珠江流域最大的增殖站,年放流任務為358萬尾。雙魚道、雙增殖站這樣的保護體系,在國內水利工程里也是唯一的。」廉浩說道。

    今年5月,2022年貴港市「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大藤峽舉行,70萬尾魚苗放入黔江。據統計,自2020年增殖放流站投入使用後,已累計開展6次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流的數量達到了611萬尾。

    此外,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還建設了「五人造生境」,即位於紅水河大步、洛清江江口電站壩下、柳江洛清江河口匯入口下游及東塔江段的4處人工魚巢,以及定子灘人造產卵場,可滿足大部分魚類的產卵需求。(唐琳 徐玉瑩)

    頂圖: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木江副壩魚道俯瞰圖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