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武侯區林蔭街南虹村社區,有這樣一組奇特的冰箱,裏面存放着牛奶、礦泉水、方便麵等食物,環衛工人、困難職工、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可以免費領取,這組冰箱的名字叫做「愛心冰箱」。
「愛心冰箱」的食物來源有轄區企業、單位的長期捐助,也有院落自治組織的大力支持,其中武侯區桂苑、林蔭樂園兩個院落業委會已捐贈了近千元的食品。
桂苑自治小組組長田強萍說,每次只要一說到「愛心冰箱」捐贈,不用去動員,自然有居民主動站出來。有一次端午節院子裏組織包粽子,有居民建議「我們能不能多包點送到『愛心冰箱』去」,結果那一天「愛心冰箱」里多出來200多個粽子。
在「愛心冰箱」的捐贈記錄本上,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一份感動。一位家住武侯區玉林橫街的大爺聽說「愛心冰箱」後,專程到超市買了兩箱牛奶,騎着自行車送到社區放進冰箱後悄然離去;一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用壓歲錢買來麵包,放進「愛心冰箱」……這些事看起來雖小,但每一份善意的付出都感染了更多的人。
川大華西學校志願者隊是「愛心冰箱」志願服務的主力軍,每天課餘時間,不少同學專門抽空過來當志願者,接收、登記捐贈食物,整理冰箱。
據悉,「愛心冰箱」是2017年3月南虹村社區以「節約糧食,共享食物」為主題,發起的一個社區營造公益項目。通過號召個人及企業捐贈富餘食品,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幫助。
當時,不少地方都曾嘗試過類似項目,但很多都因為「缺乏監管,一人多拿」等問題陷入困境,中途被撤銷,善舉得不到延續。因此,從「愛心冰箱」誕生的第一天起,社區就確定了以「源頭保障、規範流程、制度約束、全程監管、信息公開」為核心的規範化流程,通過認真填報《食物捐贈接收表》《食物領取登記表》《食物報損表》等,嚴格記錄愛心物質的捐贈、領取、報損等情況,並及時公示每月末對「愛心冰箱」食品留轉情況的真實數據,邀請社區廉情監督員及廣大居民對「愛心冰箱」運行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公佈愛心監督熱線接受社會對項目的評審。
正是因為有嚴格的過程監督,才保證了公益項目的有序運作。5年來,已有50多家企業、500名個人為「愛心冰箱」捐贈食物,4000餘人次的志願者在「愛心冰箱」志願服務總時長超過4000小時。5年的愛心接力中,「愛心冰箱」沒有出現過「斷貨」的情況,更沒有一例惡性事件(如食物哄搶等)發生。「愛心冰箱」一直傳遞着城市的溫度。(记者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