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桃花開,二月李花開,三月桐木花正綻,四月金斗發三間……」夜幕降臨,在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廣場,一曲瑤族特色和古典樂風相結合歌曲《瑤花花開》傳來。「只要不下雨,每晚8時群眾都會相聚在廣場唱歌、玩快板、練習手鼓、跳民族舞。」志願者鍾冰清說。位於乳江河畔的民族團結廣場,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逾萬人。
韶關作為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之一,少數民族總人口約5.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97%。世居少數民族為瑤族和畲族,轄有一個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和一個民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近年來,韶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唱響了一曲新時代的「最炫民族風」。
乳源體育館 張偉 攝
傳承民族文化
助力少數民族文旅融合發展
《過山瑤的春節》《瑤族刺繡》《苦爽酒——舌尖上的非遺》《瑤族民歌》《瑤族十月朝》《瑤族盤王節》《紅紅火火過大年》……今年春節期間,一系列反映乳源民俗、技藝、傳統音樂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作品陸續在抖音、快手平台發佈,一場熱鬧紅火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暨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得到了廣泛關注,粉絲量不斷增加,短短幾天時間內點擊瀏覽量突破了100萬。
竹竿舞、篝火舞、火把舞輪番上陣,長桌宴、農特產品展覽等拉近瑤漢畲之間的距離,瑤族特色的茶具、服飾、擺件琳琅滿目……今年「五一」假期,乳源各鎮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鄉村游主題活動,讓市民遊客在遊玩打卡的同時,讀懂「魅力瑤鄉」。
截至目前,乳源共有21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瑤族盤王節、瑤族刺繡、瑤族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項目數量占韶關市的50%;「乳源瑤族服飾」「雙朝節」「苦爽酒釀造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遺產名錄;「乳源瑤族傳統醫藥」「乳源打鐵工藝」「乳源瑤山茶製作技藝」等10個項目被列入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
近年來,韶關市加快對少數民族古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搶救、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加大對列入國家和省級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少數民族項目的保護力度,完成《廣東省瑤族文化(乳源)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編制,同時,加快完善民族地區基礎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乳源和深渡水少數民族村全部實現了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此外,指導和支持乳源瑤族「十月朝」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深渡水瑤族鄉民俗文化旅遊節等傳統節慶活動,充分展示瑤族特色文化,宣傳推介瑤族特色文創產品,進一步提高民族地區文化旅遊吸引力。依託生態優勢和文化資源,結合「十月朝」文化旅遊節,乳源舉辦環南水湖自行車賽、奔向第一峰鐵人三項賽、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韶關乳源站)等一系列體育競賽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民族地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瑤漢同胞共同體驗瑤族特色舞蹈。 張偉 攝
唱響民族旋律
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創新發展
2020年11月24日晚,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55周年獻禮劇目,也是中國首部當代瑤族音樂劇——《過山「謠」》在廣東藝術劇院精彩上演。該劇以過山瑤文化中最有智慧和最為獨特的精神符號——瑤族歌謠為線索,以四幕34首歌曲把情感線貫穿全劇,以尋根問祖為故事核心,藝術地再現「過山瑤」風雨遷徙的人文歷史。「過山瑤」是我國瑤族四大支系之一,乳源也被稱為「世界過山瑤之鄉」。
近年來,韶關市緊扣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革命題材、歷史題材、現實題材,結合本土文化特色,創作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的文藝精品。其中,突出瑤族文化,創作了當代瑤族原創音樂劇《過山「謠」》、音樂舞蹈《瑤山飛來一群金鴣鴣》,分別獲得省「五個一」工程獎、省第七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
瑤族村民搬入特色新房,收入也穩步增長,村民喜笑顏開。 張偉 攝
打造民族文化長廊 加快民族團結創建步伐
走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世界過山瑤風情園,一條繪畫生動,色彩明艷的長廊首先映入眼帘。這是乳源瑤族自治縣以「石榴同心·築夢乳源」為主題打造的「亭園連廊式」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
乳源瑤族自治縣縣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民族團結文化長廊不僅是世界過山瑤風情園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平台,讓各族人民在潛移默化的民族文化薰陶中感知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感受瑤族文化元素迸發出的活力與精彩。
近年來,韶關市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企業、鄉(鎮)、村(社區)、學校,大力培養和樹立典型,湧現了一批全國和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先進個人,乳源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世界過山瑤風情園分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游溪鎮人民政府等8個單位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趙丹丹和盤桂青分別榮獲全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乳源瑤族自治縣委統戰部獲得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記者 李芳 通訊員 吳嘉寧)
頂圖:乳源積極做好瑤繡的傳承保護。 張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