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重慶市關於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重慶多層級多要素的保護傳承體系要更加完善;到2035年,系統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要全面建成。
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據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睿介紹,《實施意見》緊密聯系重慶實際,系統構建重慶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共包含5個部分和21項重點工作。首先明確了總體目標和任務,即到2025年,多層級多要素的保護傳承體系要更加完善,到2035年,系統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要全面建成。
其次,要通過建立保護對象、保護管理體製、保護規劃三大體系,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包括要保護歷史地段、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等新類型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管理體製,分級落實重點任務等。
把保護好各類歷史文化資源放在首位的同時,要使其融入城鄉建設,處理好新與舊、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其中,要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跨區域、跨流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工作,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據重慶市文化旅遊委副主任幸軍介紹,市文化旅遊委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對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相關資源進行了全面梳理,明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範圍為重慶市全域。
並系統梳理了重慶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品牌資源330項。組織起草形成了重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等綜述8個,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夯實基礎。
聚焦渝中母城彰顯歷史人文
渝中作為建成區、老城區,在重慶率先進入存量發展階段,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始終走在最前列。渝中區委常委、副區長黃孝明說,近年來,渝中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理念,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采取切實措施,最大限度保護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
不僅細致編製了《渝中區文物及文物點保護規劃》《渝中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等系列專項規劃,還專門成立了渝中區文物局、母城文化公司,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修繕經費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充分保障了文物保護修繕的經費來源。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渝中區高品質建設了一批歷史陳列館、歷史博物館,將歷史文物展現於大眾面前,融入大眾生活,讓其「活」起來、「動」起來。
同時,還按照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精準引入新興業態,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點、城市形象的新亮點。堅持文商旅城融合發展,結合文旅產業、夜間經濟等發展方向,將十八梯、山城巷、洪崖洞等打造成為了旅遊文化街區,精心營造高高興興來「打卡」、心甘情願去「刷卡」的旅遊場景,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促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高質發展
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亦是《實施意見》提出的重點工作。
據介紹,近年來,川渝文物部門緊密協作、相向而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走深走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卓有成效;聯合簽訂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立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科技創新基地;簽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革命舊址紀念館合作發展協議》《川陜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合作協議》等。
幸軍表示,下一步,將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為契機,加快「考古中國」巴蜀文明進程研究、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共同推進高水平科研機構建設、組建川渝聯合專家智庫,強化考古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項目深度合作,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