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金秋北大荒 港媒看「糧倉」】系列報道之四

2022-09-21
来源:香港商報网

    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智慧農業擘畫現代化大農業「新景象」

    國慶將至,秋色漸濃,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滿眼金黃,萬畝糧田成片相連,行走其間,天空地一體化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葉齡診斷、無人駕駛等一項項新科技,勾勒出一幅「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生動畫面,讓「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向「靠科技吃飯」的智慧農業轉變。

1.jpg

    種好中國農機現代化的「試驗田」

    9月20日,「走進北大荒農業股份 開啟探秘大農業之旅「新聞媒體主題採訪團記者來到北大荒農機博覽園,看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

3.jpg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儘管農業機械的發展與建立之初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種好中國農機現代化的「試驗田」的使命,依然是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不變的職責與使命。

    近年來,友誼分公司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加大科技投入,依託北斗導航、農業物聯網、5G網絡、大數據、AI智能等先進技術,為自己使用的國產農機裝上「眼睛」「耳朵」和「大腦」,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率世界領先,初步實現了水稻生產耕、種、管、收全程數碼化、少人化,為全國提供水稻智能機械化生產新樣板。

    數據現實,目前友誼分公司農機總動力45.6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9.9%,農業科技入戶率100%、農機作業實現GPS衛星導航100%、旱田精密播種100%、旱田大馬力機車作業100%。

4.jpg

    智慧農業賦能精準管理

    在友誼分公司數字農業中心,站在展示平台前,輕點鼠標,農機作業軌跡就能呈現在眼前;從耕地、插秧、噴藥、灌溉到收穫,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只需操作手機和電腦系統,就可實現「坐在辦公室里種田」。

    近年來,北大荒農業股份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用信息技術賦能農業生產,完成了智能管控平台建設,建成了百畝試驗區、千畝示範區、萬畝推廣區,在萬畝良田探索耕、種、管、收全過程農機無人化作業,嘗試開啟「無人化農業生產」新篇章。

    據介紹,友誼分公司開展智慧農業建設,聚焦水稻生產種植全過程、全場景、全要素,建設有「農機管理、數字農服、技術培訓、農情信息和科技創新」五個模塊,聚焦精細化管理,為農業種植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構建智慧管理「一張圖」。

    針對作物生產管理的各環節,友誼分公司建設了空天地全周期感知系統,對每個環節的環境、作物等各類參數進行全面感知,構築農業生產大數據中心,為生產決策、執行提供數據支持,平台通過調用AI模型庫進行深度學習分析,形成病蟲草害長勢等方面的處方圖,為施肥、灌溉、植保、災害和農機作業提供智能決策支持和預警預報服務。

    「智慧農業管控平台的應用,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解決了當前僱工難的問題,提升農業生產作業效率和農業生產收益,幫助農戶提高了收入。」分公司副總經理苗得雨說。

5.jpg

    護好黑土地 守好「飯碗田」

    「糧食總產達21.3億斤,同比增長12%……」這一串串數字,是友誼分公司在守好黑土地的基礎上實現的。

    近年來,友誼分公司打出了保護黑土地的「組合拳」,破解黑土地變「瘦」、變「薄」、變「硬」問題,持續改善黑土地質量,守好「飯碗田」。

    以黑土耕地保護「田長制」為基礎,分公司設立四級田長,採取自上而下的考核體系,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好每一寸耕地,加大科技投入,切實做到保護黑土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效益提高。

    據統計,友誼分公司上半年投入科技資金1000餘萬元,重點推廣水田自動駕駛應用面積52萬畝;大豆免少施肥技術應用面積40萬畝;水稻側深施肥應用面積34.6萬畝;水旱田精準施肥技術應用面積33萬畝;衛星平地技術應用面積25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應用面積18萬畝;旱平免攪漿技術應用面積5萬畝。

6.jpg

    為監測耕地質量,友誼分公司建立以數字農業綜合管控平台為支撐,給黑土地保護裝上了「大腦」,開啟「智慧眼」和「處理器」,形成黑土地的大數據,真正為黑土地保護插上了科技翅膀。

    友誼分公司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形成了防洪、治澇、灌溉和渠相通、路相連的農田水利體系,不斷提高農田防災減災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54萬畝。

    友誼分公司堅持用養結合,不斷加強科學輪作等農藝措施應用,堅持「玉-玉-豆、玉-豆-經」輪作模式,每年輪作面積達45萬畝左右,有效解決了土壤板結、重茬減產等問題。2022年,分公司又創新黑土地保護措施,將畜禽糞污轉化成有機肥料,施用糞肥2.3萬噸,還田作業達1.4萬畝。

    「友誼分公司與中科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示範區項目,積極探索全國首例玉米坡耕地「等高種植」技術,經過試驗分析,與直壟耕作方式比,實現了減少水土流失量30%、減肥15%、增產5%、畝均增效230元的目標。」苗得雨介紹說,分公司還積極開展「水土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白漿土旱田障礙消減與地力提升、寒地水田地力提升與抗逆豐產、黑土地保護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多要素立體監測與模式成效評價」五種模式研究示範。(張克華 孟繁俊 張曉磊)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