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保村位於河南省汝陽縣中南部,距汝陽縣城10公裏,東保村轄2個自然村,23個村民組,總人口1076戶4843人,其中回民906人,是汝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鄉村建設精品村。
近年來,東保村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要求,通過抓土地流轉、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等,不斷拓寬發展渠道,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全村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局面。
土地流轉促發展。「人均地不多,但人均地塊多」,是東保村很好的寫照。三屯鎮東保村全村4843人,耕地僅有2700畝,人均耕地不足0.6畝。地少,可都想分好地,村裏無奈把地分了好多塊。東保村通過土地流轉化解了村民的苦惱。從2018年秋季開始,就嘗試土地入股,村集體經營,按照「土地入股+統一經營+盈余分紅」三位一體的土地股份製合作模式,動員了13個村民組流轉土地870畝,由村裏統一耕種、統一收割。經過一年的實踐,不僅保障了每畝地700斤小麥的租金,年末,村裏還有了20萬元的結余。
全面推進顯成效。2019年開始,全村23個村民小組近2700畝土地實現全部流轉。土地全部流轉後,東保村成立了農盛植保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負責經營管理;並對全村土地進行平整,平整後村集體增加土地16畝,形成全村「一片田」的新態勢。同時,東保村結合管理中實際情況,將全村土地劃分為23個地塊,在合作社統一負責經營管理基礎上,由村民組長負責日常具體管理;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村「兩委」與合作社負責人、村組幹部簽訂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的給予獎勵,未完成任務的由本人出錢彌補;村集體還專門拿出400畝土地按比例分給各村民組經營,收益作為村民組工作經費,這樣極大提高了合作社、村組幹部工作的積極性。這種打破戶與戶耕地之間邊界,變「戶家經營」為「小組經營」,為連片大田機械化種植創造了條件。在規模化種植基礎上,東保村購置了收割機、耕種機、播種機、噴灌機等大型農機具20余臺,幫助該村順利實現農業機械化,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出比。在實現兌付每畝地每年700斤小麥地租的基礎上,年終又實現了每畝地200元的分紅。
融合發展產業旺。近年來,東保村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在流轉的土地中專門劃出1000畝土地,種植飼料用玉米,充足的青貯飼料使的養殖規模成倍翻增,當年出欄肉牛就達1500頭,純利潤200余萬元。今天的東保村養殖場存欄肉牛已達2000余頭,年純利潤300余萬元。
東保村以「農業+文旅」融合發展為媒,以旱稻農業田園綜合體為介,借助山水田園風光,成功舉辦兩屆稻田音樂節,共接待遊客約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0萬元。以稻田收割體驗比賽、4公裏稻田徒步競賽、陽光健走等豐富活動為著力點,東保村紮實推進產業和文旅的有機融合,設置特色農產品展區擴大鄉村旅遊產品供給,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實現農耕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東保村還與河南省農科院、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根據各個地塊土壤情況,不斷優化種植結構、推廣使用新品種,註重科技賦能。2019種植生姜30余畝,產值20多萬元;種植旱稻1000畝,收獲優質稻谷100萬斤;建設84個大棚種植香菇,年產值290余萬元。5月種生姜,6月收小麥、種玉米、旱稻,9月收玉米,10月收生姜、種小麥,11月收稻谷,每季度一茬香菇,在汝陽縣三屯鎮東保村,全村群眾基本實現了「四季有活幹、月月有收入」。
如今,汝陽縣三屯鎮東保村土地效益倍增,規模化土地流轉實現了農戶、集體「雙增收雙滿意」,掙租金、賺薪金、拿分紅「三金疊加」在東保村成為現實,東保村正乘著發展的快車道,利用優勢政策,抓住「三變」改革機遇,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也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