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作為第二十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簡稱「海科會」)的分論壇之一,2022年國際災害預警科技與服務創新論壇在成都舉行。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減災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災害預警領域的250餘位嘉賓通過線下與線上形式參會,圍繞多災種預警技術、政策、法規、管理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
本次論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在中國參與舉辦多災種預警會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減災署專家在中國首次參會的多災種預警會議。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在致辭中指出,四川有多種災害風險,也有多個災害預警團隊,應將災害預警與防災減災納入天府實驗室,持續推動災害預警科技發展。
在專家主題演講環節,來自國家減災委、國家減災中心、應急管理部等國家部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減災署等國際組織,以及倫敦大學、四川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等國內外科研院所的15位國內外災害預警領域權威專家,圍繞多災種預警與地震、山洪、滑坡、泥石流、山火等單一災害預警科技最新進展進行了交流,並就國際災害預警跨部門協同、災害預警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威脅、災害預警與應急指揮的協同互動、新形勢下的預警管理體系建立等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與會代表表示,本次論壇內容從科研、技術、平台、應用,再到政策、法規、產業,觀點豐富、交流深入,其成功舉辦將助力我國抗禦自然災害現代化水平提升,有力推動國際多災種預警科技及應用邁向新的階段,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安全篇章。
據了解,聯合國2015年提出建立多災種預警體系後,先後於2017年、2019年、2022年三次舉行了國際多災種預警會議。2019年以來,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應用信息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舉辦5次多災種預警會議,而今年是首次舉辦國際多災種預警會議。
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應用信息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表示,截至11月底,「四川智造」「成都智造」多災種預警成果已預警974次自然災害,包括75次破壞性地震,以及滑坡、泥石流、沉降、山洪、山火等。
與會專家表示,國際多災種預警會議的舉辦,將助力國內外多災種預警技術、應用、政策、法規領域的交流和創新,推動各國早日實現今年國際防災減災日的主題「Early Warning, Early Action for All」,也就是「災害預警是基本公共服務」,共創共建更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記者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