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的資源活化生金,分散的資金匯聚成力,傳統的農民化身股東……隨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甘肅省蘭州市農業農村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數據顯示,今年,該市村均收入達到36萬元以上,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99%。
「近年來,全市積極搶抓改革機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市場引領大產業的優勢,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進鄉村振興走深走實。」蘭州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蔣偉傳介紹,特別是去年以來,蘭州創新集體經濟新業態,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探索形成「1+5」發展模式,即堅持黨建引領,全市股份經濟合作社,均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兩委幹部任理事長,推動村黨組織走上前台、主動作為,推動形成了產業融合、鄉村旅遊、資產經營、龍頭帶動、服務創收等五種模式。
榆中縣依託區域主導產業,採取「產業聯盟+村集體」模式,構建龍頭帶動、產業互動格局,形成「產業融合」模式,將61個村集體納入聯盟,村集體共投入3100萬元,村均收入達到11.1萬元。浪街村依託人文、自然山水等優勢,發展特色旅遊,引導農民、村集體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形成「鄉村旅遊」模式,集體經濟年收入超60萬元。城關區則推進「資產經營」模式,引導城中村開展商鋪出租、酒店和餐飲等經營活動,全區經營性資產達到46.37億元,村均達1.16億元,村均收入20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皋蘭縣錢家窯村依託開隆合作社,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蔬菜花卉種植結合起來,村集體以財政扶持資金、山地和圍牆等資產入股,村民以資金、技術入股,探索形成「龍頭帶動」模式,參與農戶年均分紅達3000元,村集體收入20餘萬元。榆中縣和平村採取「服務創收」模式,依託產業園區和高校園區聚集優勢,成立了保安保潔隊、綠化管護隊、建築施工隊等5支隊伍,多渠道探索、多條腿走路,把區位和資源、政策用到極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井噴式增長,達到100多萬元。
鄉村旅遊紅紅火火,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民個個幹勁十足……通過多年積極探索,蘭州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全新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村、農民嵌入產業鏈條當中,實現農民既可以成為股東賺取分紅,又能繼續以勞動者身份獲取勞動報酬,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組織化和標準化程度,提升了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另據了解,蘭州市農業農村局被推薦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先進集體。(記者 寇剛 通訊員 楊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