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徜佯於豐樂河濱河步道,只見一層薄霧籠罩河面,豐樂河顯得朦朧又靜謐,河中間的濕地上一群群白鷺或低頭覓食,或翩翩起舞,河邊的廣場、公園裡,隨處可見打太極、快步走、健身跑的身影,此景此情,儼然構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面。
豐樂河是新安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安徽黃山市徽州區人民的母親河。自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實施以來,徽州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建機制、明舉措、強推進,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建機制守生態安全底線
徽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定生態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推進長效治理,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三線一單」約束。「十二五」以來,共否定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95個,投資總規模約80億元。
為進一步壓實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徽州區建立了鄉鎮河流斷面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行斷面考核,雙向補償。
同時,完善豐樂河流域水質預警監測網絡,常態化對入河排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口等開展監測。
推深做實「河長制」,以三級河長常態化巡河為抓手,織密水環境監控網格。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徽州區加快推進「林長制」工作,全區森林覆蓋率76.24%,2022年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強治理築綠色生態屏障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在治理過程中,徽州區堅持水上、岸上、產業污源防控同步推進,持續築牢綠色生態基礎。退養豐樂湖、鴛鴦湖水域網箱1175隻,建立覆蓋各鄉鎮的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實施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治理,推廣「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對全域茶園進行綠色防控。關停豐樂河流域企業47戶,搬遷至園區企業28戶。
同時,不斷完善循環經濟園基礎設施,實現園區供熱、脫鹽、治污「三個集中」處理,既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又促進了資源循環再利用。投入資金1.1億元實施老城區雨污分流及管網清淤修復工程,提標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因地制宜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轉運、無害化處置城鄉生活垃圾,全域運營「生態美超市」,分期對豐樂河及其支流46.53公里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在保護環境、改善水質的同時,也整體提升了城鄉居民的人居環境,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優產業助綠色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徽州區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目標,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持續開展循環經濟園集中治污、智能化控制、循環利用、安全環保管理、廢氣治理「五大提升工程」,完成三輪52戶企業工業廢氣深度治理,建成循環園大氣精細化監控平台、安全環保智能化監管系統、重點企業排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園區污水治理實現全程「可視化」。
強化畝均導向,開展低效企業處置,打造「一區六園」產業發展平台,「築巢引鳳」發展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做優做強茶業、蜂業、蔬菜等主導產業,提升菊花、香榧、油茶、小黃牛、泉水魚、皖南花豬等特色產業規模和品質,先後獲評「中國『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連續15年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
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徽州區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培育「藝蔬臨河」、「童趣虹光」、「藕遇東山」等「一村一品」鄉村微景區20個,鄉村旅遊收入占全區旅遊總收入的 82%。
重創意促生態價值轉化
在西溪南鎮坑上村,「坑上棲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這是「國有企業+合作社+茶農」合作模式的成功探索。近年來,徽州區積極探索村落徽州「384」模式,盤活鄉村閒置資產,依託區屬國有企業,成立浪漫鄉村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區級「兩山平台」,各鄉鎮、村分別成立振興公司7個、強村公司48個,暢通國有資本帶動、集體資本入股、金融資本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鄉村運營新路徑。
全區村落徽州運營村莊達20個,西溪南創意小鎮匯聚全國各地創意人才85人,帶動藝術與設計、學術與研學、文化和體驗、生態和食品等文創產業鏈業態 40 余個,有效促進了創意變生意、生態變業態、資產變資源。
徽州區還積極探索市場化方式,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先後完成新安江流域首筆水排污權交易、首筆水權交易、首筆水排污權抵押貸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下一步,徽州區將持續鞏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成果,推動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更多的「兩山」轉化路徑,着力將徽州區打造成黃山「新安山居圖」畫卷中一道靚麗風景。 (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蔣紅艷 徐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