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自古亦有鹽泉學館、桂花書院、治平書院、鶴鳴書院的次第興辦;在新時期的今天,「富德潤天地,樂學澤人生」的「富樂教育」理念任然承襲千年文脈,守護着遊仙人共有的精神家園。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不斷優化要素配置,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富樂教育品牌在新時代享譽綿州大地。
厚植教育情懷 建最美學校
遊仙富樂二中,從開工到竣工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近5萬平米的校園內,有2000個學位。一年建好一座中等規模學校,這是遊仙全速推進教育資源配置的一個縮影。五年來,遊仙區以教育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調整改善教育佈局,共投入4.9億元,新建校舍8.7萬平方米,新增學位7800個。
一直以來,遊仙區委區政府始終以教育為民、教育惠民為己任,不遺餘力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建設智慧課堂,實現城鄉學校同步教學;改善寄宿制學校學生淋浴洗漱設施;建全覆蓋無毒無害塑膠運動場。從泥濘操場到塑膠跑道,從紙質課本到電腦教學,再到新的食堂、宿舍、器材室、音樂教室、圖書館……隨着一座座設計新穎、配套完善的城鄉學校相繼投入使用,遊仙區學子正從「有學上」大步向「上好學」邁進。
挖掘文化特色 鑄有趣靈魂
遊仙結合實際打造特色校園,劍南路小學開設輪滑課程,實施「北冰南展」,多人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五里路小學的排球運動在省、市比賽中屢獲佳績。截至目前,遊仙區建成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8所、全國校園籃球特色學校2所、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3所。先後向國/省短道速滑青年隊、國/省帆板青年隊輸送隊員6名,一批批遊仙學子活躍在越來越大的體育競技舞台。
堅持「一校一品、全員參與、多元融合」,遊仙區校園文化建設突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徐家小學開設竹編課程,聘請竹編藝人為學生傳授傳統竹編技藝,用竹文化啟迪學生心靈;忠興小學開展蜀繡課程進校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揚;新橋小學聘請專人教授學生抖空竹,使空竹「抖」進校園裏,學生樂做傳承人……目前,遊仙區共建成省、市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3所,省、市級優秀學生藝術團11個。
教育德為先,遊仙區致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發《信義文化教育讀本》、《富樂文化讀本》、《賢學少年》等本土德育教材,「五心德育」、「誠信德育」、「知行德育」、「雅毅德育」、「慈慧德育」成為綿陽市知名德育品牌。全區5所學校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示範學校,2所學校即將建成全國文明校園。
優化資源配置 辦最好教育
遊仙區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深耕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育活力,辦人民滿意教育。探索城市+鄉村、優質+薄弱、名校+新校的「三+」辦學模式,以領辦和整合為路徑,實現以城帶鄉、以優帶弱、以名帶新,輻射融合。富樂中學先後領辦小梘中學、石馬中學和魏城中學,並以富樂教育品牌引領綿陽富樂學校,成立「一校六區」的富樂教育集團。遊仙中學與忠興中學、新橋中學整合,形成「一校三區」,通過管理幹部和學科教師調配,教育資源共享,統籌開展教研教改、增強發展內驅力,同步提升城鄉學校辦學水平。
堅持開展「覆蓋面廣、針對性強、有效性高」的教師全員培訓。全區有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24人,正高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788名。探索實施教師輪崗制,推進中小學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每名教師輪崗1-3年,打破了原來「雷打不動」的教師在崗模式,師資資源實現優化再分配,師資均衡促進了新建學校、薄弱學校優質發展。同時,依託名校、名師,創新「賽訓研」融合,採用「互聯網+聯盟教研」通過線上線下聯合教研形式,潛心打磨「專家引領、自學研讀、案例研磨、集體研討、課題研究」「六步式高效課堂」教研成果,促進課堂教學從「死的知識」走向「活的記憶」;從「任務分解」走向「單元整合」;從「知識評價」走向「學情評價」;從「反覆練習」走向「精準練習」。截止目前,遊仙區義務教育連續23年榮獲綿陽市教育質量評價特等獎;綿陽開元中學在綿陽市普通高中綜合評估中多次榮獲特等獎,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二級示範高中;遊仙職業技術學校產教深度融合,建成四川省「示範中職學校」和「示範專業」學校,2022年成功爭創為四川省四星級中職名學校。
城市與鄉村共振,惟實和勵新互融。遊仙以厚重的教育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環境,篤行致遠,為遊仙兒女的人生出彩提供最大機會,為綿陽「人才興市」戰略,厚植「近悅遠來」的沃土。(記者 張寶杉 遊仙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