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產業數碼化峰會上,長三角企業家聯盟聯合發佈《通用人工智能合肥宣言》。《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報告》在本次峰會上由科大訊飛AI虛擬主播曉顏發佈。
上述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人工智能企業佔全國總量超過三成,而且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人工智能產業佈局各具特色。其中,安徽形成以「中國聲谷」為引領的「一核、兩地、多點」發展格局。
與人工智能一樣,在量子計算領域,安徽亦不斷傳出重磅消息。5月31日,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夥伴發佈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台。該平台接入「祖沖之號」同款17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刷新了中國雲平台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比特數紀錄。
另有消息稱,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攜手成立長三角量超協同創新中心。作為「量超協同」在全國的先行試點,該中心致力於推動量子計算技術服務長三角經濟發展一體化。
人工智能無處不在,量子計算方興未艾。它們都是合肥創新發展「硬核實力」的代表,也是安徽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積極作為的體現。
篤志科創揚皖所長
科技創新是安徽最亮眼的標籤。換言之,科技創新是安徽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比較優勢。「安徽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全國省區市排位中繼續往前趕,關鍵靠創新。」
近年來,安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對標《規劃綱要》要求,主動靠上去、真心融進去,攜手滬蘇浙守正創新,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據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等內地媒體報道,安徽省放百年眼光,集創造之力,着力下好創新「先手棋」。省委省政府依託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深度融合「政產學研用金」,着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走活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近年來,安徽省印發《安徽省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21—2035年)行動計劃》,確定「336614」科技戰略佈局。該省精準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省科技創新「攻尖」計劃等項目,通過揭榜掛帥、定向委託等方式,集聚境內外科技要素協同攻關。
安徽以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中國(安徽)科交會、「科大矽谷」等為重大抓手,與滬蘇浙共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共同推動「卡脖子」技術突破,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取得突破性新進展。
今年4月,在合肥科學島上,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實現403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中國「人造太陽」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2022年8月,同樣是在這座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製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產生了45.22萬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穩態磁場,刷新了同類型磁體的世界紀錄。
大科學裝置共建共享,合肥、上海張江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推進……除了努力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安徽還着力做好若干自選動作。例如,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和G60 科創走廊5 個產業聯盟。
安徽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高水平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五大研究院,佈局建設12個大科學裝置,構建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集群,謀劃建設「科大矽谷」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12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
2022年,安徽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台階: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方陣;研發投入強度達2.34%,居全國第8位;合肥國家實驗室率先入軌運行;國家級創新型城市增至6個、總數居全國第5位……
此外,中國科大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成功研製「祖沖之二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安徽省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和先進結構材料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隨着國家戰略的推進實施,長三角經濟發展更活躍、開放程度更高、創新能力更強,經濟總量逼近30萬億元,約佔全國1/4,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地位愈發凸顯。
從「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安徽不僅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更得到很多發展機遇和政策紅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2022年GDP突破4.5萬億元,躋身全國十強,實現歷史性跨越。
據悉,作為滬蘇浙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以「攜手高質量一體化、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於6月5日至6日在合肥舉行。(記者 柏永)